春城就是昆明。
由来——昆明是享誉世界的“春城”,也被列为世界上气候最宜人居的城市。但包括很多老昆明在内,都不知道春城这个称呼的由来。而首先把昆明称为春城的人,就是杨状元杨慎。
杨慎初到昆明时,举目无亲,又是以囚徒的身份来的,心情自然很郁闷。在议大礼一案中,同受廷杖而死的毛玉,是昆明高峣(山尧)人,其子毛沂出于对杨慎的敬仰和对父亲的思念。所以对杨慎很敬重,称杨慎作“世叔”,视为至亲,在高峣当地择一佳址,为杨慎盖了称为“碧峣精舍”的房屋,这就是本文开头记者所站立的地方。(碧峣精舍原址现为徐霞客小学)
所以,碧峣精舍是杨慎在云南的主要落脚处,他在这里居住了七年时间,这里也是他讲学会友、著书立说之地。
毛沂常担心杨慎闷出病来,常约他游西山逛滇池。一天他与杨乘船出游,一路上,风和日丽,帆影波光,渔歌悠扬,岸边野花争艳。两人谈古论今,船至云津桥(今德胜桥)时,只见桥畔货船云集,船夫上身赤裸,往来搬货,汗流浃背。杨慎忽然问毛沂道:“今日已立冬第十日,如我未记错,这节气确有些怪了!”
“世叔,若说这滇中之节气,却与京中大不相同,就是再过月余也不致太冷。此乃福地,要赏花随时可见,要玩雪则数载难逢。”
杨慎忆起入滇不久即逢盛夏,一个夏天过完也不见酷暑之像,越想越奇,沉思有顷吟出了绝句一首(此诗是《滇海曲十二首》之一):
蕌香波暖泛云津,涣枻樵歌曲水滨。
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枝不断四时。
毛沂听了连声叫“妙”,又庵再吟一遍,自己也鹦鹉学舌般跟着吟了一遍。又自言自语道:“渐愧、渐愧!”
“过奖了。后两句乃老樵夫之言。”杨慎又回道:“贤侄何以言愧?”
“我倒以为最妙就是结尾两句。我辈自幼生于此,长于此,倒似没看见一般,若不经世叔点明……”
如果说杨慎第一次捕捉到昆明四季如春这一特色,带有偶然性的话,那么在他谪滇多年后,在《春望三绝》中所用“春城”一词,该是深思熟虑的产物了吧!该称之为正式“命名”了!杨慎被流放的后期,虽曾几次造假回乡探亲,但是请求回家乡颐养天年却始终未被获准。他把大量时间用于与诗朋文友相聚、出游,此外就是讲学、吟诗和著述。尽管如此,晚年的杨慎仍然渴望叶落归根,这种乡恋融入了《春望三绝》中:
春城风物近元宵,柳亚帘拢花覆桥。
欲把归期卜神语,紫姑灯火正萧条。
此诗写于昆明的元宵节前,“春城”是否专指昆明,可从两方面得到证实。《杨慎诗选》注释,直接告诉我们:“本诗‘春城’正指昆明。”此外,在百花凋零的元宵节前,若不在“花枝不断四时春”的昆明,是难以看到鲜花遍地遮敝了桥梁这一景致的。
为什么首先称昆明为“春城”的人不是洞悉昆明风物的本地骚人墨客,而是一位新来乍到的外乡人呢?除了状元公天性聪慧外,应当说他得助于初来乍到的新鲜感,是“比较”让他敏锐地抓住了特征。俗语云:“久居兰室不闻其香”即是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