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泻心汤是一款经典中药方剂,对于调理脾胃来说效果非常不错。在临床的应用上,半夏泻心汤用来治疗各种消化类型的疾病都有不错的进展,因此受到了大部分中医的认可。半夏泻心汤的作用与配方详解,教你全面认识半夏泻心汤,看完本文以后,大家对于半夏泻心汤的认识会更深哦!
一、半夏泻心汤的功效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调理脾胃经典方药之一。半夏泻心汤则正对以上病机而设,脾胃疾病中用之最广,如用于现代疾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陈宝贵教授临证中善用半夏泻心汤治疗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半夏泻心汤病机关键是寒热错杂、湿热互结、脾虚胃逆。简而言之,是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脾虚,标实为寒热错杂或湿热互结。临证时应该遵仲景之意,巧妙使用泻心汤加减治疗,如脾虚重者,可以加炙甘草及党参之量;里热重者,可以加重黄连、黄芩之量;里寒胃逆重者加半夏、干姜之量等,依法而治,多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二、半夏泻心汤配方
【组成】半夏12g,黄芩,干姜,人参各9g,黄连3g,大枣4枚,炙甘草9g。
【主治证候】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呕吐,或肠呜下利,舌苔薄腻而微黄。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方解】本方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中虚邪陷,寒热错杂之邪干犯中焦所致之心下痞。寒热之邪痞塞中焦气机,脾胃失和,升降失常,故心下痞满、呕吐、肠鸣下利。治宜调其寒热,复其升降,补其脾胃。方中半夏苦辛兼备,辛开以散结消痞,苦降以和胃止呕为君。干姜辛温以散其寒,芩、连苦寒以泄其热,三药相合,寒热并用,苦降辛开,既调心下之寒热,又助半夏开结消痞之功,共为臣。人参、炙甘草、大枣甘温益气以补脾胃虚为佐使,合姜、夏、芩、连补泻兼施,邪正兼顾。诸药相合,使寒热除,升降复,肠胃和,则痞、呕、利诸症悉平。
三、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的区别
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虽然都是治疗心下痞的汤方,但因证候不同、程度不同、病因不同,用药自然也有些差异,治疗范围也略有不同。
1、从证候上来说,半夏泻心汤证最简单,仅是心下痞,生姜泻心汤证在此基础上多了心下痞且硬,干哕,嘴里有异味,肠鸣而下利的证候,甘草泻心汤在此基础上多了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肠鸣而下利,且下利次数多的证候。
2、从程度上来说,半夏泻心汤证为最轻,其次生姜泻心汤证,甘草泻心汤证为最重且急迫。
3、从病因上来说,虽然均是误治而来,但误治引起的结果却不同,半夏泻心汤证的心下痞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产生的热气与里虚脾之阳不足的寒气相争相阻,即是热气与寒气相阻,自然没有有形的物质产生,只是心下胀满不硬;生姜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与脾之寒气,再加上胃有停水宿食,停水宿食为有形物质,三者相争相阻,因此心下胀满且硬,兼在上(干噫食臭)在下(雷鸣下利)的证候;甘草泻心汤证的心下痞硬而满为“心下”水火无形之气与脾之寒气,再加上胃空(缺乏津液),致使“心下”之水火无形之气乘虚而入于胃,客气上逆,胃被此邪气充满,因此心下胀硬而满,兼在上(干呕,心烦不得安)在下(雷鸣下利,日数十行)。
半夏泻心汤虽然说副作用比较小,但是服用的时候一些禁忌大家还是要注意的。此外,半夏泻心汤因为是多种中药搭配而成,因此在服用的时候不建议再服用同种效果或者是同种类型的中成药,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