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型糖尿病的进展,自身胰岛素生成不断减少,许多糖尿病患者最终需要补充胰岛素才能获得良好的血糖控制。传统的观点认为,只有在2型糖尿病的晚期,口服药联合治疗失败后,才开始胰岛素治疗。但是,专家们的大量研究证实,2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衰竭之前,在口服药基础上及时加用胰岛素治疗,不但可以使血糖得到良好控制,还能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益处,如预防高糖毒性、保护现存的β细胞功能、阻止或延缓微血管和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等。
与口服降糖药物相比,胰岛素的降糖效果肯定而持久,不存在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失效问题,对肝肾没有毒副作用,更重要的是有利于保护和改善患者的胰岛功能。正因如此,早期应用胰岛素已成为当今糖尿病治疗的一大趋势。
哪些人应该使用胰岛素治疗
除了1型糖尿病应终身使用胰岛素治疗外,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下述情况时也应换用胰岛素治疗:①口服降糖药失效;②并发肝、肾功能不全;③糖尿病合并妊娠;④明显消瘦;⑤出现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⑥处于应激状态(如严重创伤、大手术、重症感染等)。
新近的研究证实,对于血糖较高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一经诊断即可给予短期(2周左右)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有效恢复,近期不再需要口服降糖药,仅凭饮食治疗便可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
如何开始使用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患者从口服降糖药转为胰岛素治疗采取哪种方案,主要依据患者的胰岛功能状况以及血糖谱的特点来决定。另外,还要适当兼顾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案有三种:
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的治疗方案。此方案适用于糖尿病早期,此期的患者基础胰岛素分泌尚可,主要表现为餐后胰岛素分泌不足(即胰岛贮备功能不足)。因此,空腹血糖大致正常,餐后血糖明显增高。
口服降糖药与胰岛素的联合治疗方案。即白天口服降糖药,睡前皮下注射中效胰岛素。此方案适用于胰岛功能轻度受损的糖尿病患者,其优点是能有效地克服“黎明现象”,使整个夜间特别是空腹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由此使白天口服降糖药的作用得到加强,从而保证全天血糖的良好控制。
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即停用一切胰岛素促泌剂,主要依靠胰岛素来控制全天的血糖。常用的方案有:分别于早、晚餐前注射预混胰岛素;也可以在三餐前注射短效胰岛素,于睡前(或者是早、晚餐前)注射中效胰岛素。替代治疗方案主要适用于胰岛功能完全衰竭、口服降糖药失效的糖尿病患者。
胰岛素治疗初始剂量的确定
确定胰岛素初始剂量的方法有多种,列举如下:
1.采取联合治疗方案的患者
睡前中效胰岛素的起始剂量可以按每千克体重0.1~0.2单位来计算。
2.采用替代治疗方案的患者
其胰岛素初始量的估算有多种方法:
按体重估算: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按每千克体重0.2~0.8单位(平均0.4)计算出全天胰岛素总量,再按早、中、晚的分配原则于三餐前皮下注射。
按血糖值计算:全天胰岛素总量=0.003××体重(千克)。
按健康人每天胰岛素的生理需求量估算:健康人每天胰岛素生理需求量为48单位,除去各种影响因素,一般胰岛素初始量为每天24~30单位。
按口服降糖药的量估算:一般以磺脲类降糖药(如优降糖)为标准,一片药的作用相当于5个单位胰岛素,假如患者一天服用6片优降糖,则全天胰岛素用量大约在30单位左右。
胰岛素治疗剂量的调整
一般来说,初用胰岛素,均应从小剂量开始(初始量最多不超过每天30单位),然后参照空腹、三餐后2小时、睡前、凌晨3时的血糖水平,每隔3~5天调整一次,每日调整幅度为2~8单位,直至使血糖得到满意控制。今天某餐后2小时血糖的高低,决定明天该餐前注射胰岛素剂量的增或减。切忌调整速度过快或幅度过大,以防止出现严重低血糖或使血糖大幅波动。在维持治疗阶段,如发现血糖高于或低于正常,首先应消除诱因,不可盲目增减胰岛素剂量。
患者及家属应当掌握血糖、尿糖的自我监测技术,经常进行自我血糖监测,以便于及时调整胰岛素的剂量。高血糖得以纠正时的胰岛素用量并不等于日后所需的维持量,因为糖尿病患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胰岛素治疗,血糖恢复正常以后,其自身胰岛β细胞的功能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胰岛素的需要量相应减少,这就需要及时检测血糖,适时减少胰岛素用量,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另外,当糖尿病患者并发其他疾病(如感冒发烧、腹泻等)、外出旅行和生活规律发生改变时,更应加强自我血糖监测,适时调整胰岛素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