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湘西蛊毒是不是就是血吸虫病之类的寄生虫病?

提问于:2021-03-09 11:25:38提问者:天晴网友

湘西蛊毒是不是就是血吸虫病之类的寄生虫病?古代寄生虫可以说是无解,刚好很吻合蛊毒的症状。

最佳答案

东汉许慎《说文》:“蛊,腹中虫也,从虫从皿”。古人无法解释寄生虫现象,视蛊疾为鬼神所致。

972年出土的西汉马王堆墓墓主辛追夫人的直肠和肝脏内发现了血吸虫卵。1974年又在湖北省江陵西汉男尸遂少言的肝肠组织内查有大量的血吸虫卵。贵族都得血吸虫病,这就表明在2100多年前,我国长江中游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地区就有血吸虫病流行了。

晋朝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水毒中人,一名中溪,一名中洒,一名水病,似射工而无物。”“今东间诸山县,无不病溪毒,春月皆得。”“春月皆得”同血吸虫病感染的高峰期是基本吻合的。“山间水多有沙虱,甚细,略不可见。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此虫在水中着人身,及阴雨天行草中亦着人,便钻入皮里”。“人入水浴及以水澡浴”虫即“着人身”,符合血吸虫病感染的途径。至于“阴天雨行草中亦着人”,当代血防工作者的研究证实:血吸虫病的媒介钉螺是一种水陆两栖的螺类,既能浸处在水中,也可以爬行到岸,附着于稻茎上及岸边杂草的叶上,或攀附栖息于水边浅滩的芦苇上。在钉螺体内尾蚴大量逸出,水中尾蚴密度极高的情况下,即使在潮湿的洲滩上或沾有露水的河湖岸草地上行走,或采集芦叶,捆扎、运送湿草,也可感染血吸虫病。

苏颂《本草经》:“蛊痢下血,男妇小儿腹大,下黑血,茶脚色或脓血如淀色。”

翁藻江《医钞类编》:“蛊胀者,中实有物腹形充大,非蛊及血也,其症腹大按之有块,四肢瘦削,发热不退。”

唐朝孙思邈所著《千金要方》中也记载道:“有人患水肿,腹大四肢细,腹坚如石。小劳苦足胫肿小饮食便气急,此终身疾不可强治”;“凡卒患血痢或赤或黑无有多少。此皆是蛊毒,粗医以断痢药处之,此大非也”。这种症状同人患上血吸虫病劳动力逐渐丧失、晚期难治十分相似。

清朝喻昌所著《医门法律·胀病论》记载道:“凡有症瘕积块痞,即是胀病之根,日积月累,腹大如箕,腹大如瓮是名单腹胀,不似水气散于皮肤,面目四肢也。”又有《寓意草议郭台尹将成血蛊之病》记载:“男子病此者甚多,而东方沿海一带,比他处更多……至弥月时,腹如抱瓮矣。”这段记载不仅对胀病“腹大如箕,腹大如瓮”的症状描述同晚期血吸虫病临床表现十分相似,而且其中关于男女感染情况的描述十分相近。

综观以上有关我国古代医学典籍中的相关记载和论述,这种“蛊毒”病无论在流行区域、流行季节还是感染途径,以及感染后的主要症状都同现代的血吸虫病极其类似。这说明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在很早以前就对血吸虫病有了某些认识,并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防治经验;同时,也说明了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有着久远的历史,流行范围广泛,对广大民众的危害十分严重。

网友9152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