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类型的企业各方面的特点是很不一样的。例如,外企的招聘流程非常复杂和正规,而国企和民企则相对较为简单。外企的薪水高,工作强度大;国企工作相对轻松,薪水低,但福利比较优厚等。
在招聘的时候,不同企业也有不同的偏好,如果在求职时充分注意到这些因素,并对不同类型的公司进行分类比较,就能最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避免自己的劣势。比如,对于不同学历来说,政府可能十分看重其中的差别,一些外企则并不要求学历的限制。企业,尤其外企的确是很能锻炼人的地方,待遇丰厚,发展空间广阔。然而企业注重的是业绩而不是学历,在充满激情与活力的本科生面前研究生未必有什么竞争优势,甚至在年龄上已经处于劣势了。
相对而言,高校或政府却较为注重学历,作为研究生有很大优势。而且,去高校或政府本身也是“有利可图”的。高校具有浓厚的学术氛围,适合潜心钻研,对于研究生来说,从长远看有利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的有效延续,而且按照规定研究生转正之后就可以申请评讲师,这样的起点是比较高的;政府是一个广阔的实践舞台,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研究生转正后可以享受副主任科员待遇,这在起步时就与本科毕业生拉开了差距。
大公司,尤其是外企,一般会有一个非常体系的选人、育人、储备人才的过程,而不是临时缺人抓一个第二天就上班。但是,对于一些特殊行业和特殊公司,像投资银行和管理咨询,如中金银行和麦肯锡公司经常会因为业务需要而临时招聘兼职和实习,所以对于这些公司感兴趣的同学应该经常关注它们的网站,了解公司的发展方向、业务重点和信息,同时争取获取宝贵的公司经验,为自己日后进入该公司或者相关行业进行准备,增加自己的竞争力。
凭心而论,国企和民企的招聘广告还不是特别规范。这两类企业招聘的时候对岗位的描述一般都较简略,对任职资格的描述也偏重一些硬性的指标,如专业、英语水平。这就要求你加大调查的力度,从招聘人员、该企业的内部人士等渠道加强对该企业和该岗位的了解,以决定自己是否要将之确定为自己的目标。
而大企业和小企业之间又有差别。大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大都是为了将其作为储备人才来培养;而小企业招收应届毕业生,则是希望他能够立刻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因此,规模不同的企业招人时所关注的重点是不一样的。这一点也必须为求职者们所了解。
很多毕业生在毕业之后,往往会在国企和外企之间的选择上感到踌躇。比如究竟是去效益不错的国内企业(比如:电信,证券,大唐,联想),还是去外资企业呢?从同行业明面收入来讲,国内企业通常不如外资企业,就“big name”上来讲,外企也更加有诱惑力。因此外企白领一直是很多名校生追求的目标,但外企并非没有缺点,国企的收入也未必少。外资企业的优点是:工资高,福利待遇规范,公费培训机会多,跨国公司可能直接转到国外本部工作(这样的机会虽然不多,但还是有可能抓住的)。
外企的工资分成两个档次:1. 一般外企公司,工资在6k-10k。这种企业一般工作不忙,有人将之称为“资本主义大锅饭”,与国企里面的懒散气氛无异,只是比国企拿得多些,穿得整齐些,福利多些,同事素质高些。是培养小资情调的好地方。缺点是时间长了,人会变懒惰,每天专注于这个月应该拿到多少包销费用,今年工资涨多少percent?
某些咨询、金融公司实行的“待遇全球统一制”。那就是你拿着美国的工资,享受中国的消费。但这些企业一般都会非常忙,经常加班,对于人员的素质也极其看重,如果你不胜任工作,那最好自动走人,属于“up or out”的。
国企可以分成三个档次:
传统夕阳产业:工资在1k-3k,好处是有北京户口。这种企业一般都是户口跳板,毕业生在里面拿到了户口就跳槽。
新兴朝阳产业:工资在3k-10k,可以看到这些企业里面有一些人拿的并不比第一类外企少,但平均水平及不上。这类企业也可以解决户口问题,有些上市公司还给股份(股份不是股权),所以一些人在股市上的收入比工资还多。
国家垄断产业:隐形收入多。电信:年终分红很多;证券:年终分红很多,有价值的消息多;报社:红包多;国家大部委:关系多;电视台:福利多;银行:红包多;保险业:提成多……当然,如果在这些企业里你干得很出色,你的收入会超过第一类外企,甚至达到第二类外企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