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湖南省辖地级市,是湖南省域副中心城市、辖5区5县、代管2县级市。衡阳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地处南岳衡山之南,因山南水北为“阳”,故得此名。大家都把衡阳叫作“雁城”,这个名字又是怎么得来的呢?说衡阳有“衡州八景”,分别是哪八景?
衡阳因“北雁南飞,至此歇翅停回”栖息于市区回雁峰,而雅称“雁城”。
衡州八景:
“雁峰烟雨”、“石鼓江山”、“朱陵后洞”、“青草渔家”、“花药春溪”、“岳屏雪弄”、“东洲桃浪”、“西湖白莲”。
雁城八景诗
雁峰烟雨实堪夸 石鼓江山锦绣华
花药春溪龙现爪 岳屏雪岭鸟喧哗
朱陵洞内诗千首 青草桥头酒百家
试看东洲桃浪暖 西湖夜放白莲花
雁峰烟雨
衡阳八景之冠,在南岳72峰之首--回雁峰下。早在南北朝时期,回雁峰就修起了庵堂寺宇,唐朝建“乘去寺”,清末修建大雄殿、大悲阁、摩云舍、望雁楼。峰下烟雨池,经年不涸,水气上腾如雾,眺望湘江似带,时隐时现,人景交融,飘飘欲仙。雁峰景色四季宜人,奇花异草,古木嶙石,亭阁回廊,碑石丛林。春日鸟语花香,夏日林荫蔽日,秋日观江若带,冬日银装素裹。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游历于此,并写下《楚游日记》。如今展现在眼前的是绿草如茵的广场,广场中央是作为雁城城徽的大雁展翅雕塑。气势磅礴的断崖飞瀑,巧夺天工,烟雨池内水光潋滟。沿石级登山,“雨花亭”、“晴江亭”、“雁峰寺”、“松风亭”等次第入眼帘,再登“望岳台”,湘、蒸、耒三水汇合处,来雁塔、珠晖塔遥相呼应。环顾四周,“雁廊”、“雁群”、“碑廊”、“观在池”、“听雨轩”、“回雁亭”以及花圃、茶社等景观错落有致,美不胜收。
石鼓江山
位于蒸湘耒水汇合处,悬崖峭壁,几立江中,蔚为壮观。其得名由来说法不一。《水经注》称:“山势青圆,正类其豉,山体纯石无土,故以状得名。”晋诗则云:“鸣石含潜响,雷骇九天”。此山四面环水环境幽静。初唐即在此修建合江亭、绿净阁。唐宪宗元和年间,李宽曾在此修筑读书庐。宋景佑年间,朝廷在此正式建立书院,赐名“石鼓书院”,为当时全国著名的4大书院之一。朱熹曾在此讲学。韩愈、文天祥、范成大、徐霞客等都作过诗文,对石鼓风景作过详尽生动的描绘。石鼓胜迹,几度被战火焚毁,荡然无存。解放后,修缮一新,亭台长廊,景色秀丽。
花药春溪
岳屏山又名花药山,位于市城南区岳屏公园内,海拔约100米。相传东晋时有黄、葛二仙炼药于此,后称花药寺,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寺前有春溪井。春时井水流溢,烟雾迷蒙,望之如绘,夏秋辄止,泉水清凉,饮可解暑。每当日光返照,春溪井内有龙张牙舞爪,故有“花药春溪龙现爪”之说。
岳屏雪鸟
岳屏山林木葱茏,百鸟聚集。春日莺歌燕舞,夏日鸟语花香,秋日群鸟飞翔,待到寒冬来临时,银装素裹,百鸟于岳屏寻食,鸣禽满山,得者引颈而唱,无者悲泣如诉,相争者嘶鸣啼叫,煞是热闹。故有诗云:岳屏雪岭鸟喧哗。
朱陵仙洞
位于石鼓山东侧。相传唐天宝年间,董奉先曾在洞内炼丹因而得了仙洞之名。又传此洞北通南岳与水帘洞(亦名朱陵洞)两洞相连,南岳有道高僧曾借此洞往返衡岳之间,瞬息即到。洞内壁上曾留下了杜甫、韩愈、王夫之等历代名流待作达千首之多,使得朱陵洞以诗名远播三湘。后因战乱,尤其是日寇的狂轰滥炸,碑文、镌刻多被毁坏。仅留下小洞的残边及洞口上的“朱陵后洞”和“东崖”等残字。后虽经修整,但难复原貌。然而,作为衡阳八景之一,朱陵洞至今仍令许多游人心驰神往。
青草桥头
蒸湘汇合处,石鼓山左侧,横架着青草桥。有桥至今,近800年。古衡州曾经有驿道6条,为方便来往,南宋淳熙年间,始在青草渡修建木桥。后几度重修。现在的石桥,系1956年修造。桥头两端店铺鳞次栉比,尤以酒店居多,故有“青草桥头酒百家”之说。青草桥与石鼓公园、朱陵洞及五一立交桥连成一片景区,吸引着众多游客。
东洲桃浪花
江南三月,草长莺飞,柳绿桃红。湘江中心的东洲,桃花盛开,随风起伏,宛若波涛,就象一只大花篮,浮在奔腾不息的湘江之上。东洲,四面环水,然不管江水如何上涨,却永不淹没。相传很早以前,有一仙翁驾舟湘江捕鱼,遇狂风,渔舟倾覆,遂成山丘。亦传牛郎织女七夕相会,兴奋之中,手中金梭滑落湘江,即成东洲。明代曾建有万寿宫,至今存雕刻精美的碑林。清代在此设船山书院,王船山、彭玉麟都曾在此读书。
西湖白莲
西湖位于市区西面,面积数百亩。据考,西湖与衡阳盆地一同诞生。宋代学者郑向,曾筑室于西湖北岸。其外甥周敦颐,曾就读讲学于此,并写下脍炙人口的《爱莲说》。后人以周的遗迹,建有西湖书院,废于清康熙年间。后又建莲湖忆院,并建爱莲亭。夏夜风凉,白莲竞放,故有“西湖夜放白莲花”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