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是中国国务院总理***在2014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经济协作。那么京津冀一体化具体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城市将包括在内?
包含了七个城市:北京,天津,河北的廊坊、保定、唐山、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七市。中央关于京津冀发展安排,实际包含了三个重要含义,一是协调京津冀区域发展,消除环境污染源,促进经济增长;二是解决北京“大城市病”,让北京放下沉重包袱;三是给河北还账,尽快让其摆脱落后局面。
协调京津冀发展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制定区域发展规划。规划应该涉及三个重要方面,一是确定龙头,二是确定布局和产业链,三是打破区域资源流动隔阂。
***提出的第一条就是“要着力加强顶层设计,抓紧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明确三地功能定位、产业分工、城市布局、设施配套、综合交通体系等重大问题,并从财政政策、投资政策、项目安排等方面形成具体措施”。在这个原则下,应该建立以北京为资源配置中心,以天津为制造业基地,以河北省为产业链上游和下游配套的分工格局。由于产业链布局涉及地方税收利益,合理进行财政税收安排就是一个重要议题。这方面,北京应该有所牺牲,河北能够增加更多收益,天津可以获得更多工业项目。
其二,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北京城市发展畸形,功能覆盖太宽,导致人口膨胀,交通拥挤,社会治安隐患增加。适度让北京减肥,弱化其经济功能,是解决北京问题的关键。未来北京可能做的是,低端产业向河北转移,如批发市场转移到北京周边地区,减少北京人口流量,也改善社会治安。制造业总部向天津和河北分别转移,提高两地产业集聚能力。
笔者认为,应该将北京的国企总部尽可能转移到外地,不仅是转移到津冀,而且范围应该更广。国外跨国公司总部都在企业发源地,而非集中在大城市,目的就是保有企业文化的根。北京央企集中,更多出于政治因素。一个更好办法是,将央企分类转移到产业相关集中地区,如将中石油迁到大庆,将中石化迁到兰州,让他们保留石油企业根脉,也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央企总部搬迁,应该作为经济战略来探讨,不能局限于京津冀区域发展。当然,在目前情况下,将合适企业集中到天津,不失为一个好选择,因为天津产业链齐全,且有港口。将天津真正打造为环渤海地区制造业中心,这是比京津冀协调发展更高的战略布局。
三是建立城市群发展体系。京津冀城市密集,但与珠三角与长三角相比,城市间经济发展差距较大。北京是巨无霸,天津是土豪,而河北城市发展相对落后,像新兴城市唐山,其近期发展也是靠钢铁,不仅导致产能过剩,而且产生污染问题。对京津冀三地城市群统一规划,建立合理交通联络,可以更好布局产业和分布人口。当然,重要的是,城市分工要尊重经济规律,不能靠拍脑门。考虑到京津已有高铁连接,未来京津冀还要布局更多城市高速轨道交通,如北京地铁应该延伸到燕郊,高铁到固安、张家口等。
四是要做好生态协调。此前的区域经济布局常常过度考虑经济增长,而忽略生态,此次中央提出京津冀协调发展,一个重要背景就是环境污染威胁到了北京生存,化解北京雾霾,是京津冀协调重要内容。***的第五条要求就是“要着力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合作,在已经启动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的基础上,完善防护林建设、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清洁能源使用等领域合作机制”。
五是打破行政区划,建立要素自由流动机制。这一条在区域发展中至关重要,其中户口限制问题恐难以破题。鉴于北京市人口过于集中,北京不可能放开人口限制,现在千方百计将外来人口引导到河北。最近北京清除了大量城市违章建筑,实际减少了外来人口生存空间,目的就是减少流动人口。天津市人口压力虽没有北京大,但天津近来已经开始取消“蓝印户口”,避免人口急剧膨胀。因此,从人的自由流动看,工作地点可以选择,但户口问题仍无法有突破。唯一的可能性是河北省内放开户口,一方面促进省内人口流动,同时将渴望入户北京的外来人口消化到河北。
京津冀协调发展,是改善北京环境,乃至治理华北污染的重要一步,更可以促进这一区域的整体经济发展。目前京津两地负责人都是外来干部,没有过去老京津帮的过深根基,因而利于中央进行利益分配,但阻碍区域发展的观念依旧存在,而这是天津和河北的大问题。没有观念更新,京津冀协调发展并不会顺利,而这需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