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出现连阴雨是一种气候现象,也可以说是我国的气候特点之一。对于连阴雨天气,在气象上,是有明确规定的,即把连续3—5天以上的阴雨现象定义为连阴雨天气。降水强度可以是小雨、中雨,也可以是大雨或暴雨。发生在初春或深秋时节接连几天甚至经月阴雨连绵、阳光寡照的寒冷天气,又称低温连阴雨。因此,持续的阴雨天气,往往可以造成连续低温、洪涝灾害。这种连阴雨同春末发生于华南的前汛期降水和初夏发生于江淮流域的梅雨不同。后两者虽在现象上也可称连阴雨,但温度、湿度较高,雨量较大;而前者的主要特点是温度低,日照少,雨量不很大。初春连阴雨的灾害,主要在低温方面,往往出现在水稻播种育秧时节,易造成大面积烂秧现象;秋季连阴雨如出现较早,雨量过多,也会给“三秋”带来不利的影响,易造成秋季作物的倒伏、霉烂、发芽,特别对棉花产量和质量的影响较大。
秋季的连阴雨,发生在北方冷空气开始活跃,南方暖湿空气开始衰退,但仍有一定强度的情形下。其过程与春季相似,只是冷暖空气交战的地区不同,因而连阴雨发生的地区也与春季有所不同。秋季连阴雨,主要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南部。其出现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为9月—11月,西南地区、西北地区东南部一般为9月—10月。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东南部的秋季连阴雨也统称为“华西秋雨”。
华西秋雨因其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所以它是我国最显著的秋雨区。从华西的大范围地区来看,多数年份都有秋雨现象。每年的秋雨,一般都是两三次连阴雨过程组合而成的,连阴雨过程的持续天数可达数十天。例如1964年,这年秋雨特别明显,降水日数普遍达40天,部分地区最长达45天~55天。2003年亦是华西秋雨特别明显的年份,而且雨量特别大,多次出现暴雨。该年秋雨期间有两次明显降雨过程,一次是8月下旬至9月上旬,陕西省泾河、渭河流域连降大到暴雨,局部地区大暴雨,渭河干流多次出现警戒流量以上洪峰。另一次是9月下旬至10月中旬,西北地区东南部、黄淮西部等地,再次出现强降雨过程,渭河流域再次出现洪峰,致使陕西省渭南250平方公里大地沦为一片汪洋,洪水淹没了50多个村庄,造成100多人死亡,10多万人无家可归;黄河中下游水位上涨,河滩堤坝多处决口,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秋汛。兰考滩区,37个村6万多人受灾。此外,农田、道路、桥涵等被淹、被毁,还有大量房屋被损坏。并由此引起对三门峡水库“功过是非”的争议。因此,切不可因夏季主雨期过去而麻痹大意,气候变化有其规律,但气候异常现象也时有发生,往往让人措手不及,损失更大。
过多秋雨除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外,在秋雨期间,还要特别注意预防“秋雨病”。秋季下雨多,气压低,湿度大,使人感到沉闷,并可影响人的血压、血沉、尿量等;有些人还会出现沮丧、抑郁情绪。另外,湿度大的天气还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增加人患病的机会。(来源于2004年9月21日《中国气象报》 作者:黄朝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