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新闻说有个21岁的女孩,8年前开始有拔头发的习惯,最后让脑袋成为“不毛之地”。女孩说因课业压力比较重很烦躁,无意间拔了几根头发,竟感觉舒服了。后来演变到不拔几根就睡不着。医生诊断为压力导致的“拔毛癖”。
“拔毛癖”的病因是什么?是心理疾病吗?如何治疗?
“拔毛癖”的病因是什么?
心理因素:
本病病因不明,有人认为与情绪焦虑、忧郁有关,也有人认为与心理不良因素有关,特别是与母子关系处理不当有关。一般拔毛癖患者发病前多有导致情绪不稳的诱因,如需要与父母分离,或因学习压力过大,受到老师批评、遭到父母打骂,或父母性格不稳,管教过分严厉,缺少亲情爱护等。
好奇模仿:
产生这一行为多因爱美或模仿或好奇心驱使。有的儿童怕自己两前臂毛发丛生,成为毛手而拨毛。学习紧张的儿童,每当遇到难以解答的问题时,常会抓头苦思冥想,渐渐形成每做题就抓头,以至把头发拔下的习惯。
基因形成:
在一项研究中,被怀疑会引起拔毛癖的基因注射到实验用小鼠体内后,小鼠就开始做出拔除自己和笼内其他小鼠毛发的强迫行为。这显示拔毛癖可能是基因造成的,并且会代代相传。
拔毛癖是患者自觉或不自觉地将头发、眉毛、胡须、腋毛或阴毛拔去,属于精神心理疾病,为强迫症的一种。男女均可发病,女性比例较高,多见于青少年儿童一般为4-—10 岁的儿童弱智儿童中尤为多见。成人患者约占10%。
如何治疗?
诊断鉴别
根据以拔毛发为其主要症状,本病诊断不难,但需注意排除精神病,如儿童精神分裂症、精神发育迟滞、儿童忧郁症,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缺钙、斑秃,如有以上疾病,则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医学治疗
关于本病的治疗,迄今尚无特殊疗法。一般认为,本病患儿随年龄增加,长大后可以自愈。很少有家长认为拔毛发癖是行为障碍,故较少有人因此而就诊。另外有些儿童拔眉毛,拔上肢或脸部的汗毛。对于此类患者应给以正确的教育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施以心理支持疗法。
凡有心理原因的患儿,应尽可能地去除可能的心理病因,解除紧张的情绪。对于有问题的患儿,除了进行心理治疗外,还要加强家庭治疗、行为治疗等。
此外,还可进行药物治疗,可以试用小剂量氟哌啶醇1-2毫克,每天1-2次,一般由小量开始,逐渐增量,出现疗效后,则不必再增量,必须在医师严密观察下应用。并应注意锥体外系副作用,可加用安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