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一部《舌尖上的中国》的纪录片成为全民话题,《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综合频道《魅力纪录》开播后,其收视率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电视剧的30%,与此同时,该片还以9种语言版本,发行到全世界27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首轮海外销售额达35万美元的佳绩。
《舌尖上的中国》为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美食类纪录片,主要内容为中国各地美食生态。通过中华美食的多个侧面,来展现食物给中国人生活带来的仪式、伦理等方面的文化;见识中国特色食材以及与食物相关、构成中国美食特有气质的一系列元素;了解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2012年5月22日,该片在播出最后一集《我们的田野》后完美收官。
按理说第二季应该在2013年播出,可是因为制作方面的原因,推迟到了2014年二月底才完成。在全国观众的翘首期盼中,《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终于要播出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看?央视几套有播出?第二季有几集?有哪些美食将会出现在荧屏?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从2014年4月18日起,每周五在央视多个频道同步播出。据总导演陈晓卿介绍,《舌尖2》将延续第一季主题,探讨中国人与食物的关系。相比第一季,《舌尖2》加强了对社会文化层面的挖掘,以美食见人生,包括150多个人物、300余种美食。另外,近年的热点话题升学、富士康、单亲家庭、陪读等也将在片中出现。
据介绍,全片共分为八集:第一集《脚步》、第二集《心传》、第三集《时节》、第四集《家常》、第五集《秘境》、第六集《相逢》、第七集《三餐》,第八集则为拍摄花絮。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2》共分七集:
第一集,《时节》,中国人对自然的依赖与敬畏:
中国人对于时节的关注,首先着眼于粮食的生产。节气变化也意味着许多独特节令美食的出现,比如这一集中呈现的美味雁来蕈——相传只有在大雁飞来时才会出现的神奇菌子,与节气有着怎样的关系?
第二集,《脚步》,汗水中的苦辣酸甜:
“路菜”是先人保存食物的智慧,进而被演化成标志性的中国美食。本集将跟随那些奔波在路上的人们,品尝辛劳与汗水中的苦辣酸甜。
第三集,《心传》,即将消失的美味:
中国人关于食物与味道的传承有时是通过家族延续,比如湖南山中制作蕨根粉,通常是爷爷传给孙子;也有时是通过师徒之间传习,比如面点、糕团的制作。本集引领我们再次面向民间,寻找那些消失了的和即将消失的美味。
第四集,《家常》,家中的甜酸苦辣:
除了红烧肉等广为人们所喜爱的家常菜,本集表现更多的是家所代表的伦常与亲情,以及家庭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就像古诗中描绘的:“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第五集,《秘境》,隐秘美食:
这一集关注的是“饮食的末梢地区”,也就是那些受现代文明影响较小而得以保存食物原味的地方。在许多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如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深处,以及沙漠中最干旱的地带,一些不为人知的食材,恰恰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第六集,《相逢》,食物与人的每次携手:
《相逢》讲述的不仅是人与人的相逢,更是食材与食材的相遇。比如,辣椒与花椒的邂逅开启了麻辣美味的篇章。又如,在年轻的移民城市深圳,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们的相会,也为崭新美食的诞生创造了机遇。
第七集,《三餐》,中国人的一粥一饭。
高速紧张的生活使许多人无法像父辈们一样花费大量时间煲汤煮饭。本集将展示现代中国社会中,从摩登都市到中小城镇,人们通过每日饮食享受生活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