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味食物有刺激食欲、健脾开胃一面,也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除此之外,适当的摄入辣味食物也有助养肺。
辛味,是指辛香味,也就是我们常说麻味、辣味。其共同特点就是气味浓烈,刺激性强。辛味食物在三餐中以调料居多,如葱、姜、蒜、花椒、胡椒、辣椒、大料、陈皮、芥末等。此外,还有青萝卜。
辛味食物有刺激食欲、健脾开胃一面,也有发散、行气、活血的作用。如女子痛经服用胡椒红糖水,感冒喝碗葱姜茶,可以活血化瘀、驱寒祛湿,促进血液循环。平时做肉做鱼,用花椒、葱姜蒜炝锅,可以去腥提香,降低肥腻之感。
《黄帝内经》曰:“辛入肺,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由此说明辛与肺、与气之间的密切关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呼吸科医师马建岭的一番介绍,使人们对辛味食物有了一定的认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饮食有常,物我相适”是中医饮食养生方法。不管男女老少,不论所处地域,不讲春夏秋冬,都去食用某种食物,必定“有人欢喜有人愁。”
自从川菜、湘菜在大江南北火爆,麻辣食品极其盛行。大街小巷,一些人围着麻辣香锅喝酒行令,大快朵颐。一会工夫,有人头颈流汗,有人满脸通红。当时“辣得真爽,麻得过瘾!”但事后反映在人们身上的情况可就不同,有人没任何事,有人脸上长红疱,有人痔疮犯了,有人牙龈肿痛。
这是为什么?马建岭说,人与自然密切相关,同样,饮食也要因地因时因人而宜。四川、湖北、湖南等地,雨量充沛,湿度较大,适当吃些辛辣食物,夏天可除湿,冬天可御寒。而北方,天气干躁,雨水稀少,长期食用辛味食物,就容易患病。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如肾病患者、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以及不适宜食辛味的人们,更要注意自己的饮食习惯,少食辛辣刺激及生冷、油腻之物。
再如吃肉,不是每个季节都适合吃一样的肉。秋冬季节可吃红肉,如猪肉、羊肉、牛肉等;春夏季节就要多吃鱼肉和鸭肉。如果我们不分时节地乱吃,可能在需要清火时却吃了热性食物,无疑是火上加油,进一步加重上火症状。
冬吃萝卜夏吃姜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也许有人会问,冬吃萝卜可保暖防寒,温中健胃,而炎炎夏日为何还要吃性味辛辣的生姜呢?
马建岭说,夏季属火,心气旺,味属苦。而肺属金,味主辛。中医五行学说认为,火克金,火旺容易刑金,导致肺虚,应该多吃辛辣味养护肺气。中医认为,夏日食姜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姜的多种药用功效有关。姜包括辛味食物都具有增进食欲、祛风散寒、解毒杀菌的功效。如果在吃饭时食用几片生姜,会增进食欲;生姜对胃痛亦有缓解作用。
夏天虽热,但阳气在表,阴气在里,内脏反而是冷的,容易腹泄,所以要吃暖胃的姜;冬天阳气内收,内脏是燥热的,要吃萝卜清胃火。而一天之内,应该早吃姜,晚吃萝卜,即“上床萝卜下床姜。”清晨之时,人的胃气有待升发,吃点姜可以健脾温胃,鼓舞阳气升腾。到夜间,人是阳气收敛、阴气外盛,吃点萝卜,润喉消食,清虚燥之热,有利于休息。
由于辛味是入肺和大肠的,能宣发肺气。气行则血行,气血瘀滞的人就要用辛味,让气血流动起来,一潭死水变成活水,才能有生机。肺系统的病,最常见的就是感冒,而感冒是必用辛味来治疗的。风寒感冒需要辛温的药物来发汗,风热感冒需要辛凉的药物来解表。
秋天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秋天天干物燥,身体失水生内热灼伤津液,以致脏腑不安。此时,少吃辛辣食物,应食用清淡温和的粥类、面汤类以及蔬菜水果。
养肺除了食用辛味食物外,一些白色食物常常能起到补肺作用,如莲藕、百合、梨、荸荠、萝卜、山药、莲子、薏米等,只要使用得当,均可以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清热平喘。如果加上补气的中药做成药膳,如人参莲肉汤、黄芪猴头汤、参芪焖鸭等,滋补效果更好。同时,也要根据四季变化和个人状况使用食物的性味,如肺色白,宜食苦,可食用荞麦、羊肉、杏子等。
虚者不宜多吃辛
人体的“气”有多种,五脏六腑皆有气,如肝气、肾气、脾气、胃气、肺气等。辛味能散能行,能耗散正气,故气虚之人不要多食辛味之物,以免更伤正气。辛入肺,肺主气,故辛味对肺影响更大。
百病皆生于气。中医认为,辛属阳,气也属阳,因为同气相求,所以辛走气;辛主发散,气虚的人吃辛,气就更加虚了。同时,过食辛味,辛入肺,属金,金克木,木属肝,肝主筋,所以筋脉败坏;辛散气,精神耗伤。
马建岭告诉大家,辛养肺,过辛伤肺。卫生部的统计数字表明,威胁中国人死亡的三大疾病,第一个是癌症,而癌症中肺癌居首。抽烟、环境污染是肺癌的患病因素,过多食辣也是不容忽视的。同时,肺阴虚之人,比如肺结核,就不要多吃辛味;大便干燥之人不要吃太多麻辣东西;肾阴虚之人,也就是夜里盗汗、手心脚心发热的人,不要多吃辛味;患有痈肿疮疖、目赤内热、便秘或痔疮的患者,不宜食用辛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