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什么 中医针灸治疗失眠效果显著

发布于:2020-04-13 18:12:22发布者:天晴网友

生活、压力过大,都会造成身体出现亚健康的情况。失眠是一种典型的亚健康症状,失眠对身体的损害是很大的。要想保健身体健康,治疗失眠是一定要做好的事情。你可以试一试中医的方法。下文介绍了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有什么?

一、耳穴埋针

取穴:心、肾、缘中、神门、皮质下。

备用穴:胃、肝、枕、脾。

操作:常用穴均取,效不显时,酌加备用穴。严格消毒耳穴后,将揿钉形皮内针埋入,上以胶布固定,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3~4次,以感到轻微疼痛、胀、发热为佳。每次一侧耳,双耳交替。3~5天换埋针1次,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5天。

注意事项:1、本法用于较重的失眠症患者。

2、应用于本法必须注意严格消毒,夏天不宜用本法,以防感染。

3、如应用二疗程无效者,宜改用它法。

二、刺血

取穴:阿是穴。

备用穴:内中魁。

操作:先以耳穴探测仪或探测棒在耳根部仔细测出敏感点,做好标记。常规消毒后,用消毒弹簧刺针或三棱针迅速点刺,出血如绿豆大。每次只刺一侧,每日或隔日1次,两耳交替。疗效不显者可加刺另一侧之内中魁穴。5~7次为一疗程。

注意事项:1、经观察治疗时间以上午或下午为佳,夜晚进行者效果较差。

2、本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寻找到阿是穴(敏感点)。内中魁穴一般刺近指侧节横纹中点一穴,挤压出血即可。

3、注意严格消毒。

三、体针加敷贴

取穴:百会、四神聪。

备用穴:涌泉。

操作:上穴均取。常用穴用针剌法。先针百会,向前横剌1寸,施快速均匀左右捻转手法,持续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48小时。百会起针后,继针四神聪,均向前横剌1寸,以提插手法,轻、快、匀运针2分钟,间隔10分钟,再行前法,反复3次,令患者带针24小时。出针后,再针百会如前法。如此,以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备用穴用贴敷法。取珍珠粉、朱砂粉、大黄粉、五味子粉适量混匀。每次取3g,用鲜竹沥调成糊状,均分两份,集中涂于5cm×5cm大小的医用胶布上。于每晚睡前分贴于左右涌泉穴,连续9天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

注意事项:1、本法常用穴采用长时间留针法,应注意穴区局部严密消毒,针具应使用一次性消毒毫针,以防折针。留针期间不可洗头。

2、本法用于重度失眠症。

四、针灸治疗失眠的方法:

灸法

取穴:三阴交、神门、心俞、百会、内关、足三里

操作:隔姜灸:每穴可用黄豆大艾柱灸5-10壮,每晚1次,5次为1个疗程。

温和灸:每穴可灸10-15分钟,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艾柱隔芹菜根灸:取鲜芹菜根切成0.2厘米薄片置穴上,放艾柱灸3-5壮,每晚1次。

珍珠层粉敷灸:取珍珠层粉、丹参粉、硫黄粉、冰片各等量混匀,填满脐窝敷灸,每晚1次,7次为1个疗程。

朱砂敷灸:取双脚涌泉穴,将朱砂3-5克,研成细面,用干净白布一块,涂浆糊少许,将朱砂均匀粘附于上,然后外敷涌泉穴,胶布固定,用前先用热水洗脚,睡前贴敷。

五、皮肤针

取穴:颈椎1~7两侧、胸椎5~12两侧。

备用穴:额部、头部、眉弓、神门、足三里、三阴交。

操作:上述部位均取,重点用皮肤针叩刺常用穴之两侧,手法轻度或中度。先从颈椎开始,自上而下叩刺两遍。然后在胸椎5~12作横行刺,每横行部位三针。在穴位表面0.5~1.5厘米范围内按常规叩刺20~50下。额部横叩打三行,头部呈网状叩打。手法同前。以局部皮肤潮红或微出血为宜。每日或隔日1次,12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一周。

注意事项:1、本法用于以失眠为主的神经衰弱患者。且以病程短者疗效为好,病程长者疗效较差。

2、皮肤针弹刺讲究手法,本法应由专业人员施行。

3、失眠症的针灸治疗应与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有规律的生活方式以及适当减轻工作压力等相结合。

六、耳穴压丸

取穴:心、缘中、神门。

备用穴:肾、皮质下、肝、内分泌、脾。

操作:一般仅取常用穴,效不显时加选备用穴1-2穴。贴压物可用王不留行子,绿豆或冰片(预先制备成米粒大之颗粒),贴压于一侧穴上。然后每穴按压1分钟,使耳廓充血发热。令患者每日自行按压耳穴3~5次,睡前必须按压1次,时间为每穴约1~2分钟。隔日换贴1次,二侧穴位交替应用。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4天。

注意事项:1、本法多用于初得或较轻的失眠症,并有一定预防作用。

2、据著者经验体会,关键在于睡前半小时按压,如能配合用温热的水浸足10-15分钟或按摩双足心3-5分钟,效果更好。

3、本法可由医生定好穴区后,嘱家属自行贴压。

以上就是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中医治疗失眠,看重的不是去标而是去本,让你的身体体质健康起来,这样才能改善失眠的情况。失眠是一种亚健康的表现,所以,失眠一定要及时调理,这样才能保健身体健康。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