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为什么古称为“都梁”?都梁古城有什么好玩的?还保留有哪些古建筑?
武冈古称“都梁”,历史上一直是“黔巫要地”的政治 、经济 、军事重镇。据武冈史志记载,公元前124年6月,汉武帝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候,置都梁侯国,国都治址在今武冈城东七里桥。
武冈古城墙 ,始于汉恒帝派窦应明“伐蛮筑城”。北宋 为“屯兵峙粮 、控制蛮獠”,于“军署”治所夯土板筑城墙 ,总周长约十里 ,城门上建有“醮楼”。
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四年(1371)朝廷派江阴侯吴良主持修建武冈城 ,他改土城为石城 ,以数百上千斤乃至成吨重的方形青石砌筑墙体,内外皆石 ,上亦石镘之”,长774丈 ,高二丈,顶阔八尺。为当时世所罕见的纯石质结构城墙。
岷庄王朱楩(朱元璋庶第十八子)迁入武冈后 ,开始了中央朝廷 、藩王 、地方官府协力筑城时期:嘉靖二十七年(1548)岷康王朱誉荣增建“小王城”,长270丈;明隆庆元年(1567)宝庆府同知段有学 、武冈知州蒋时谟增筑外城 ,长736丈 ,高1丈 ,顶阔8尺 ,垛头高4尺 ,鼓楼3。形 成“内城”(含大 、小王城)与“外城”三环”相扣 、城门十三及城楼多座 、总周长5874米的全石构城墙。
晚清于内城增设大小炮台52座以抵御太平军。
武冈城墙今幸存城垣四段(内城两段 、外城两段),总长1450米 ,墙体分墙基、墙垣 、雉堞(垛子)三部分。墙基石深入地下0.5至2米不等。墙垣高6至6.6米不等,分四层砌筑 ,内外靠墒 ,城墙和马面上有女儿墙 ,墙上原有既能藏身又能瞭望、射击的凹口和方孔 ,均已毁。城门四座:即济川门、清渠门 、迎恩门 、庆城门。各城门分两层 ,城墙基址 、城门保存完好 ,均为方条形青石砌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