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让人三尺又何妨”的出处是哪里?下一句是什么?

提问于:2020-12-08 09:05:24提问者:天晴网友
“让人三尺又何妨”的出处是哪里?下一句是什么?
最佳答案

此话再次引起人们广泛关注,跟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有关。2014年11月15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曾低调造访安徽桐城“六尺巷”,此地正是“让人三尺又何妨”的源发地。

“六尺巷”位于安徽省桐城市西南一隅,是一条鹅卵石铺就的全长180米、宽2米的巷道。这条看似寻常的巷子,走完全程也不过四五分钟,却有着一段不平常的来历。

清朝时,在安徽桐城有个著名的家族,父子两代为相,权势显赫,这就是张家张英、张廷玉父子。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当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

张英的老家人与邻居吴家在宅基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因两家宅地都是祖上基业,时间又久远,对于宅界谁也不肯相让。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又因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也不敢轻易了断。于是张家人千里传书到京城求救。张英收书后批诗一首寄回老家,便是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

“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阅罢,明白其中意思,主动让出三尺空地。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出动让出三尺房基地,这样就形成了一个6尺的巷子。两家礼让之举和张家不仗势压人的做法传为美谈。

张英的其言其行蕴含着中华传统包容万物、兼收并蓄的博大精神,更体现出为官者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

对此,有文章指出,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这便是一代儒臣风范的体现。党员领导干部必须知古鉴今,为政以德,正心修身,讲规矩、守戒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吸收传统文化的充足营养,坚持他律和自律相结合,发挥礼序家规、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让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网友9665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