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出现的“听话水”和“乖乖水”的成分是什么?真的有用吗?怎么预防“听话水”陷阱?
最近市面上流传着一种称为“乖乖水”“听话水”的迷幻药,含有多种精神类药物。
一个白色塑料瓶中的药水,只需要三分之一溶入水中,就能让人神志不清、丧失行动能力。济南两名男子便利用多种精神类药物混合制成了这种迷药,并利用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进行兜售。
卖家介绍,把这两种药水加进饮料、酒里,人喝下去半小时后就会失去意识,2小时内任人摆布。
有线索人购买了一瓶药水后,也亲自试验了功效。“这个线索人将药水掺进饮料里,过了半个多小时,开始感到头晕目眩,虽然神志清醒,但是无法行动。”李业桃称,两个多小时之后,线索人才开始慢慢地回复知觉。随后,该线索人向历城公安分局报警,并提供了一些样品进行检验。“通过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发现药水里面含有管制类的精神药品,而且这种精神药品在部分国家被列为毒品。”
专家表示:人过量服用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还会产生记忆缺失,如果喝的量剂过多还会出现呕吐昏迷症状,个别患者还会产生精神错乱和错觉。
相关新闻:
据报道,2012年10月,湖北云梦县13岁中学生冰冰与两名女生一起见男网友陈某。当晚,陈某趁3人不注意时,陈某将事先准备好混有迷药的饮料分别倒给3人饮用。数分钟后,三人出现头晕、身体无力等症状。陈某乘机对冰冰实施奸淫。
据悉,被人催眠“迷倒”失财失身的事件经常发生,警方每年都要接到大量这样的报案。并且,由于双方都是互不相识的,所以破案难度很大。如何在现实生活中防范掉入这种陷阱?
公安局刑侦支队一工作人员说,利用药物催眠或麻醉进行诈骗、抢劫都有一个前提,即上当者“自愿”与骗子进行了交流和接触。这种交流和接触实际超过了一般初见面者间互有的信任。所以自觉的不与陌生人走得太近是最重要的,即尽量不抽陌生人递过来的烟,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不和陌生人同住一间旅社。
可以肯定的是,有人用“迷魂药”作案,让当事人“言听计从”的现象或报道都是值得怀疑的,上当受骗者应从自身找原因。“骗子只会选择那些容易受骗的人下手”。
事实上,那些作案者也会碰到“不领情”者。要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首先媒体要做好客观公正的宣传,不能一味指责骗子手段如何如何低劣,而应去挖掘“骗子为什么会找到这样一位当事人下手,而不是别人”;其次大家要洁身自好,不要盲目贪图小利,要始终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这句古话;最后全社会都要提高警惕,一个陌生人突然闯入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这个群体应该有戒备心理,及时发现苗头、提醒当事人。其中,“洁身自好”又是这三点中最为关键的,这是对付药物犯罪者的最后一道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