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父情结最初是弗洛伊德提出来的,他认为在孩子性心理的发展过程中,最先要在亲近的异性家长那里得到满足:女儿会对父亲产生爱恋,爱父嫌母,叫作“恋父情结”;儿子会对母亲产生爱恋,爱母嫌父,叫作“恋母情结”。一般说,女孩在3—5岁时常常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恋父烦母,但这种现象大多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如果到了青春期前,女孩子还表现出对父亲的情爱独占欲,那就成问题了。
根据弗洛伊德的上述理论,一个有恋父情节的孩子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1、是女孩子。
2、以母亲自居,并且依母亲的样子行事。
3、她要独占她父亲的爱。
4、她对自己父亲所爱的人常怀嫉妒,特别是对自己的母亲常怀嫉妒。
心理学研究发现,恋父情结的形成有两条轨迹:一是恋父情结多出现于父女相依为命,或父女过于亲近而母女亲近不足的家庭,这是客观的环境方面的原因。二是恋父情结者性格多为内向,且多有娇气,这是主观的个性方面的原因。恋父情结的症结是女儿无法与父亲实现心理分离,其结果往往很糟糕,这会阻碍女孩与母亲的感情交流;会妨碍女孩与同龄男性的正常交往甚至婚恋;即使结婚之后,夫妻感情也难深笃,还可能为此而酿成家庭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