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猫、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又在酝酿2013年双十一狂欢节了,据说商家报名早已启动,因有服装鞋帽、数码家电、护肤保健、母婴等多行业的众多知名品牌参与,让活动非常之火热。请问有没有在2010、2011、2012年都在天猫、淘宝双十一狂欢节上网购商品的,请说说在抢购商品时,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质量、价格等都存在哪些骗局或陷阱?淘宝打出“双11狂欢节全场5折”的广告,到底是不是真的?
对于用户而言,淘宝双十一狂欢节最重要的是全场的半价商品,对于购物狂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每年的11月11日被称为“光棍节”,同时也成为商家炒作的节日,所有商场、超市以及网购电商都在这一天前后推出各种抢购活动来促销。2012年11月11日零点,天猫“1111购物狂欢节”正式拉开大幕。截止到12日0点,淘宝网双十一购物狂欢节以全网总销售额191亿元结束。其中,天猫销售额132亿元,淘宝销售额59亿元。双十一可以说是天猫或者淘宝商城一年中最大的狂欢日,也是赚取利润最多的一天。
用盛宴来形容双十一不为过,然而,理智的讲,淘宝的双十一活动(包括其他B2C网站)是透支未来的销售,不能一味乐观的看待。巨量的销售额背后是仓储成本上升、物流发货延迟、用户体验下降,同时低价容易对品牌商的品牌产生损害,用户过度关注低价,忽视品牌带来的附加价值。不得不说,也是电商圈的浮躁导致大家对此类活动的推崇。
其实双十一也不一定都是优惠,现在很多商家借着双11为噱头,虚抬价格然后再五折(实际上根本没有优惠),或者延迟发货,耽误买家时间,又或者是降低价格的同时降低了商品质量,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那些真正让利于民的商家的信誉。
今年,各大电商们年终大促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为了抢占先机,很多电商都将促销提前,“双十一”战线被延长了一个月,有的电商还采用预售的方式预售平台先付定金,11月11日当天再付尾款。而且,预售商品中,还有一部分采用的是阶梯价的形式,也就是说,此类商品的价格根据订购人数的不同而不同,定购人数越多价格则越低。将预热时间提前是吸取去年的教训,提前订购,能分流一部分客户,同时也能让商家大概预知订单增加多少,以便提前备货。
用好犹豫期 “试穿族”现身
商家促销时间拉长,对于消费者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购买的“犹豫期”拉长了。用好这个“犹豫期”,对喜欢的商品多进行品质和价格方面的比较,可以避免冲动消费。最近,一群“试穿族”开始活跃于购物分享论坛里,他们分享自己在线下实体店内试穿商品的品牌、货号、颜色、尺码信息,大家再群策群力,将网上同款商品的链接搜出来,进行比价,并讨论是否值得购买等。
“止盈”思维 依据销量弹性定价
目前全淘宝有650万卖家,近10亿在线商品,分成近百个分类。年末商家促销产品数量占比很大,“双十一”几乎是全店促销,其他时间也在20%比例以上。“面对年终大促,商家得提前备货、调配资源,这对于商家来说是有相当大的风险的。所以,一些成熟的卖家会采用‘止盈’思维,利用弹性定价策略来控制销量。对于卖家来说,要根据自己的备货能力、生产周期,结合平时销量数据以及往年“双十一”大促的数据进行分析,制订销售计划。需要格外提醒的是,并非销量越多越好。
趁卖家不忙 提前咨询客服
几千家商家都在这一天五折销售且包邮。但是,半价的产品是不可能供货充足到可以爆仓的,因此,别以为慢悠悠就可以在‘双十一’买个尽兴高兴,‘双十一’是一定要抢的。活动当天,大多商家咨询量都非常巨大,等客服回答你的问题时,可能已经过去很久了,因此提前咨询好很必要。一切准备就绪,只等“双十一”零点一到,就赶紧去刷新页面,一看价格变了赶紧下单。鉴于卖家会采用根据销量弹性定价的办法,一般情况下,对于知名品牌、新品、限量发售的这类商品来说,后期再度降价的可能性较小。
缓解物流压力 推出“慢递”服务
加紧备货、提前预热,卖家们已经做好了准备,但很多卖家还是担心物流成为电商促销的“短板”。因此,卖家想出一招,将发货期也进行分流,一部分快递,一部分先接单物流则慢慢来,并冠以“慢递服务”的称号。很多时候,用户更关注的不是商品到达的快慢问题,而是能在合适的时间、方便的地点收到自己网购的货品。在网购过程当中,快递变慢递的事情比比皆是。有调查显示,目前用户并非网购后收到商品“越快越好”,调研显示,目前有84%的用户会在意网购商品的物流配送速度,而在个性化慢递和普通的快递之间,45%的用户仍会选择快递,而41%可以选择“慢递”。
将计就计 选择发货能力较强的卖家
对于样样都习惯在网上购买的消费者来说,物流也未必就是越快越好,如果对于商品送达时限要求较高,又赶上“双十一”期间下单,除了要做好物流可能比平时慢的心理准备外,也可在同类商品中尽可能地选择那些成交量较小、发货能力较强的卖家。此外,店铺自己做发货还是发货外包也有较大的区别,后者主要集中在一些大卖家,成交量大不过发货能力也强,消费者可以提前跟客服沟通,对其发货能力进行预判。
买什么 先列清单做预算
本来不需要,看到促销就想买,就想捡便宜,这种为了省钱而花钱的做法,其实是最大的误区。面对商家大促,消费者稳住阵脚的第一步是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挑商品。最好是先列出一份拟购物清单,并进行优先级排序,制订预算,限制“后激发需求”商品的购买数量。
消费也得提前预热
以为捡了便宜其实未必,这对于买家来说是最悲催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消费者应做好购买前的预热,比如提前10天左右开始关注心仪商家的预热公告,提前收藏超优惠产品和其他心仪产品,如果未列入采购计划的建议关注其他二线商家,这些商家不能参加大活动,但会借助大活动的大流量在自己店内做相关的活动,而且依他的经验来看,此类卖家折扣力度不比官方活动小,有的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