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吃的鱼中,很大一部分背部都有细小的鱼刺,吃的时候给我们带来很多麻烦。可是,为什么财鱼却没有呢?好像桂鱼、鲶鱼也没有吧,而鲫鱼、胖头鱼、鲢鱼、鳊鱼...的背部都长有小刺。背部长小刺的鱼,背部的小刺是干什么用的?
这些小刺的学名叫做肌间骨,见于早近真骨鱼类,如鲱形目及鲤形目等,它是分布于椎体两侧肌隔中的小骨。我国淡水主要的养殖鱼类,包括四大家鱼(青、草、鲢、鳙)在内的鲤科鱼类,普遍存在肌间骨。
在真骨鱼类里,随着鱼类由简单向复杂的演化,肌间骨也发生了变化,其数量先增多,然后逐渐减少,直到进化的某一阶段而完全消失。比如真骨鱼类中较早近的海鳗(鳗形目),它的肌间骨是所有鱼类中最多的;到了比较晚近的鲤鱼、鲢鱼(鲤形目),数量已经有所下降;到了更晚近的鲶鱼(鲇形目),已经几乎完全没有肌间骨。可以说:肌间骨的出现与消失,是真骨鱼类演化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的产物,其背后是基因变异和环境选择的共同影响。
由于肌间骨与鱼类的演化过程关系如此密切,一些科学家推测它在鱼类的适应环境、逃避天敌等过程中,很可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但其背后真正的机制,目前科学界仍没有确定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