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儿童发生性关系是重罪,但是在印度以及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儿童结婚都没问题。以印度为例,亏它成天说自己是大国,怎么连女童的利益都不能保护?
印度童婚盛行,根源在于男尊女卑,以及女童的娘家太穷。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报告中说,全球“儿童新娘”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印度,半数以上来自东南亚。童婚习俗严重地阻碍了印度社会的进步,是印度严重的社会问题 。
印度政府1929年通过禁止童婚法,但未奏效。1978年印度政府把男女婚龄提高到21、18岁,但在许多地区,特别是山区部族,童婚仍很盛行。
在印度古代的许多宗教经典中,都用“纳格尼卡”一词来称呼适合结婚年龄的女子。经典对“纳格尼卡”的解释虽各有不同,如《家庭经》中说“纳格尼卡”是指未成年的女子。《女神论集》中把尚未开始穿衣服、还在玩泥巴的女孩称作“纳格尼卡”。但这些解释均有一个共同特点,都认为“纳格尼卡”是指未成年女孩子。这些宗教经典对女子的结婚年龄都有明确的规定。
《阿希沃拉衍家庭经》中说,任何一个女子的婚事一定要在其月经开始之前解决,《僧沃尔德录》中说,8岁结婚是最吉利的。如果女孩子到10岁还没结婚,她的父母兄弟就要遭到地狱的厄运。《死神论集》中引用吠陀圣人得沃尔·里希的话说,希望自己延年益寿的父母亲应该把10岁以上、月经期没开始的女儿嫁出去《摩奴法典》中说,一个30岁的男人应要12岁的站为,24岁的男人应娶8岁的女孩为妻。
由上可见,古代印度宗教经典都是主张童婚的,并且把是否实行童婚与犯宗教忌讳联系起未,因而造成了千百年来印度教徒实行童婚的传统心理与习惯。
这种糟粕文化的根源就是不把女性当人看,男尊女卑的印度,女性出嫁时,娘家要准备非常丰厚的陪嫁,如果陪嫁不够丰厚,那娘家整个家族都抬不起头来,对于印度人来说,女儿是“真正的赔钱货”。
一些穷人家嫁女儿,真的是让贫穷的家庭雪上加霜,为了逃避这嫁妆。在印度教中,他们有一个专门为童婚定下的特别的日子,在这个日子中完成童婚仪式是不需要准备丰厚的嫁妆的,只需要作为教徒奉上一部分香火钱祈祷祝福。而在印度的农村,很多人就为了躲避嫁妆问题选择了童婚这样的方式。
而一些高种姓的有钱人,自然不会舍不得嫁妆就早早把女儿嫁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