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包大人是几品官?
对于大名鼎鼎的包拯来说,被世人称为包青天,那包拯是几品官呢?
史载包拯最后的实授官职是三司使,枢密副使,前者接近现在的经济部长,后者差不多是军事系统的副长官(不过宋代控制军队极其严格,并没有多少实际调动部队的能力)。
包拯生前根据职务不同,权力大小也有所变动,长期在地方做官,也就相当于一个现在市长,但权利较小,司法财政军权都不在其手中,剩下的行政权也要与“通判”平分,权力可想而知。包拯是几品官?后来调任中央,但所担任职务也都没有多少权力换句话说,不止包拯,整个宋朝官员的权力都是较前朝小的,同一职务往往分成若干官员共同管理,避免专权跋扈之臣出现。
包拯死后追授礼部尚书,为银青光禄大夫,宋制诸银青光禄大夫,签书枢密院事,观文殿大学士,太子少师、少传、少保,御史大夫,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尚书,左右金吾卫、左右卫上将军,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州牧,殿前都指挥使,节度使,开国县公,柱国,为从二品。
北宋时君主比较开明,即使官员品级不高,其实也有说得上话的时候。所以即使包拯品级不高,也在皇帝心中有一席之地。
附唐宋散阶官品级表:
文官散阶列表(括号前为唐、后为宋)
开府仪同三司(从一品)开府仪同三司
特进(正二品)特进
光禄大夫(从二品)光禄大夫
金紫光禄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
银青光禄大夫(从三品)银青光禄大夫
正议大夫(正四品上)正奉大夫
通议大夫(正四品下)中奉大夫
太中大夫(从四品上)太中大夫
中大夫(从四品下)中大夫
中散大夫(正五品上)中散大夫
朝议大夫(正五品下)朝奉大夫
朝请大夫(从五品上)朝散大夫
朝散大夫(从五品下)朝请大夫
朝议郎(正六品上)朝奉郎
承议郎(正六品下)承直郎
奉议郎(从六品上)奉直郎
通直郎(从六品下)通直郎
朝请郎(正七品上)朝请郎
宣德郎(正七品下)宣德郎
朝散郎(从七品上)朝散郎
宣义郎(从七品下)宣奉郎
给事郎(正八品上)给事郎
徵事郎(正八品下)承事郎
承奉郎(从八品上)承奉郎
承务郎(从八品下)承务郎
儒林郎(正九品上)儒林郎
登仕郎(正九品下)登仕郎
文林郎(从九品上)文林郎
将仕郎(从九品下)将仕郎
武官散阶列表
骠骑大将军(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正二品)
镇军大将军(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怀化大将军(正三品上)
怀化将军(正三品下)
云麾将军、归德大将军(从三品上)
归德将军(从三品下)
忠武将军(正四品上)
壮武将军、怀化中郎将(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从四品上)
明威将军、归德中郎将(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正五品上)
宁远将军、怀化郎将(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从五品上)
游击将军、归德郎将(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昭武副尉、怀化司阶(正六品下)
振威校尉(从六品上)
振威副尉、归德司阶(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正七品上)
致果副尉、怀化中候(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从七品上)
翊麾副尉、归德中候(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宣节副尉、怀化司戈(正八品下)
御侮校尉(从八品上)
御侮副尉、归德司戈(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正九品上)
仁勇副尉、怀化执戟长上(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从九品上)
陪戎副尉、归德执戟长上(从九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