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有一大优点,当改变不了现实时,会适应它,偶尔也会调侃它。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北京、天津、哈尔滨、上海、长沙等地相继出现过雾霾,不少各地市民已经习惯了在雾霾中穿行,由于人们对相关的天气和防治知识知之甚少,难免出现一些紧张或恐慌情绪。这里,我想知道,雾霾对身体的危害到底有多大?会不会引发一些什么疾病?另外,雾霾天气有哪些注意事项?戴上那种防雾霾口罩能避免空气污染吗?
霾(又称灰霾,中国大陆称为霾,香港地区称为烟霞)霾是固体颗粒。从气象角度看,区分主要在于水分含量的大小:水分含量在90%以上的叫雾,水分含量低于80%的叫霾。霾有损健康,吸入过量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或烟屑会损害心肺功能,长远可能导致死亡。1952年伦敦的霾造成了超过4000人死亡。
霾的成因与逆温层的出现有关。在一般情况,地面气温较半空为暖,因此空气会上升并在半空散开。但若上升的暖空气遇到逆温层的出现时,空气不能上升而造成累积,形成霾。中国把灰霾数据纳入空气质量评价标准,将修改完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纳入评价指标。
在雾霾的成分当中,对于人体影响最大的是可吸入颗粒物(PM 2.5),颗粒物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matter, particulate matter (PM), particulates),在环境科学中,特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固体颗粒或液滴,是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空气动力学直径(以下简称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称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称为细颗粒物(PM2.5)。颗粒物能够在大气中停留很长时间,并可随呼吸进入体内,积聚在气管或肺中,影响身体健康。
在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注意到颗粒物污染与健康问题之间的联系。在美国,每年由于颗粒物污染造成的死亡人数约为22000-52000人(2000年数据),在欧洲这一数字则高达20万。
现在,许多研究已证实颗粒物会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造成伤害,导致哮喘、肺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和过早死亡。
颗粒物的大小决定了它们最终在呼吸道中的位置。较大的颗粒物往往会被纤毛和黏液过滤,无法通过鼻子和咽喉。然而,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即可吸入颗粒物(PM10),可以穿透这些屏障达到支气管和肺泡。而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细颗粒物(PM2.5),比表面积大于PM10,更易吸附有毒害的物质。如重金属(在城市中以重金属元素最为严重,较突出的有Zn、Pb、As、Cd等,而不同地区也有着各自的特点)、有毒微生物等。由于体积更小,PM2.5具有更强的穿透力,可能抵达细支气管壁,并干扰肺内的气体交换。更小的微粒(直径小于等于100纳米)会通过肺部传递影响其他器官。
其中,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PM2.5会导致动脉斑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问题。这项始于1982年的研究证实,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 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 μ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 中国科学院陈竺院士等研究者,于《柳叶刀》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估计中国每年因室外空气污染导致的早死人数在35万-50万人之间。
最小的颗粒物(直径小于等于100纳米,合0.1微米)带来的危害更为严重。有证据表明这些颗粒物可以传过细胞膜到达其他器官,包括大脑。有研究指出,这些微粒可能引发脑损伤(包括老年痴呆症)。值得注意的是,柴油发动机产生的微粒直径通常在 100 纳米(合0.1微米)左右。
防霾口罩不是随便找个口罩就能够防雾霾的,要想保护自己的呼吸道,最好选用可以过滤PM 2.5颗粒物的口罩,建议用Restro、3M这些专业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