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有什么区别?谁更胜一筹?

提问于:2020-07-06 12:56:27提问者:天晴网友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所著,《阅微草堂笔记》是纪晓岚所写,二者都是写鬼狐之说,产生的时期也差不多。《聊斋志异》更通俗,篇幅也长一些,而《阅微草堂笔记》更短小精悍,还多议论。

《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有什么区别?从文学成就上来说,谁更胜一筹?

最佳答案

总得来说,通观全文《阅微草堂笔记》与《聊斋志异》相比,《阅微草堂笔记》的故事往往短小精悍,笔锋直指主人公,没有过多的场景和人物形态描写;语言接近于市井文化,更适合于大众的阅读和理解。《聊斋志异》诚然人物刻画细致,比《阅微草堂笔记》更胜一筹,但由于它的语言是文学化了的,文人气较浓,不能在大众中起到更大的劝善作用。相对而言,《聊斋志异》重刺世,注重对现实的批判,是揭露现实生活的丑恶的;《阅微草堂笔记》重教化,注重以鬼狐替天行赏罚的心理暗示来对大众的行为起规范作用。

鲁迅是中国小说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者。对于不少通俗的和文言的古典小说,早年的鲁迅都下过一番搜求、辑佚、校订和文本揣摩的功夫。纪晓岚的《阅微》在文言小说史上广有影响,自然是鲁迅重点关注和悉心研究的对象,因此,鲁迅对纪晓岚更多更直接的“正说”,是透过品评《阅微》来完成的。

在鲁迅看来,一部《阅微》独具匠心,别有追求,用非常个性化的文体营造和语言表达,开辟了文言小说的新路径与新气象,是不乏小说史和文学史意义的。

对于《阅微》不宜用今天一般的小说标准来衡量,它行文的“偏于议论”,如果放在更为开阔的文学乃至文章空间里加以审视,自有其特殊的文本价值和社会意义。

《阅微》甫一面世,曾获得不少拥趸和赞赏。然而,历史进入现代,西体小说逐渐占据文坛正宗地位,其相应的趣味、理念亦随之成为衡量小说作品优劣高下的新的圭臬与准绳。在这种情况下,针对《阅微》的负面评价多了起来。这当中极重要的一条便是,作为小说,《阅微》说理和议论太多,以致降低了自身的文学性。如郭箴一的《中国小说史》认为:《阅微》“过偏于议论,且其目的为求有益人心,已失去了文学的意义”。而张兵、聂付生在不久前推出的《中国小说史略疏识》中仍写道:“《聊斋志异》以文胜,《阅微草堂笔记》以理胜,两者本各有所长。以审美衡之,说理见长的《阅微草堂笔记》终隔一层。”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论著时,上述说法尚未出现,不过,由于他太熟悉文学和文体学,所以对《阅微》未来的接受命运以及它有可能遭遇诟病的地方,似乎已有所察觉和预料,为此,他选择另一种思路和角度,来谈该书的“偏于议论”。

鲁迅指出:一部《阅微》之所以“过偏于议论,盖不安于仅为小说,更欲有益人心。”这就是说,在鲁迅眼里,纪晓岚撰写《阅微》,尽管自谓“姑以消遣岁月而已”,但实际上从一开始,就没有满足于猎奇狐鬼和游戏笔墨,而是自设了另一种严肃和高远的追求:文以载道,化育人心。即纪氏所谓:“街谈巷议,或有意于劝惩”;“不敢妄拟前修,然大旨期不乖于风教”。可以设想,当这样的追求成为著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其行文的“偏于议论”便成了近乎必然的事情。

《阅微》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这对于纪晓岚来说,固然是才情与灵智的显露,但更重要的,还是他从丰厚的学养和开阔的视野出发,抓住文学的脉络与现象,自觉扬弃和积极探索的结果。关于这点,纪氏曾结合对《聊斋》的分析评价,留下过坦率而详细的夫子自道:“《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虞初以下天宝以上古书多佚矣。其可见完帙者,刘敬叔《异苑》、陶潜《续搜神记》,小说类也,《飞燕外传》、《会真记》,传记类也。《太平广记》事以类聚,故可并收。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声。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而闻见之,又所未解也。”(盛时彦《姑妄听之·跋》)在这段话里,纪晓岚指出了《聊斋》的两点失误:一是让重在纪实的六朝小说和重在虚构的唐代传奇并存于一身,破坏了文体的纯粹性和统一性;二是既然不是自叙之文,却又将两性情态写得栩栩如生,有如作者身临其境,这不合事理。正因为如此,纪氏写《阅微》走的是远离“随意装点”,专记“如是我闻”,即避开“才子之笔”而恪守“著书者之笔”的路子。用其门人盛时彦的话说就是:“迭矩重规,毫厘不失,灼然与才子之笔,分路而扬镳。”

网友5401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