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高中的时候,又一次出去逛街,看到路边有新疆人卖一种点心,很大块,上面有五颜六色的果子什么的,看上去非常有食欲,于是问了下价钱,新疆的老板伸出了5个指头,还以为是5块钱一斤呢,于是说要2斤。老板一刀下去,也没见多大,结果一称就是3斤,给他15块,他说要150。太坑爹了,其实人家说的是5块钱一两!
我想知道新疆的切糕到底是什么做的?为什么会那么重、那么贵?
切糕准确的名称是玛仁糖。这是一种新疆南疆维吾尔族人民采用传统特色工艺,选用核桃仁、玉米饴、葡萄干、葡萄汁、芝麻、玫瑰花、巴丹杏、枣等原料熬制而成的民族特色食品。这一特色食品在和田地区已有几百年的历史。虽然由于食材的原因,玛仁糖并不是一种廉价的食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网上议论的夸张价格。
之所以人们认为切糕价格夸张,是因为切糕买卖有时涉及虚假利诱和强买强卖。根据两段以前拍摄的媒体暗访视频,情形是这样的:当顾客询问多少钱一斤的时候,商贩会说“5元”,故意造成单价很低的假象,但最后结账时,告诉你其实是“5元一两”;或者直接告诉你“5元一两”,但在切片过程中,罔顾顾客“少切一点”的实际需求,一刀下去,由于密度极大,动辄数百元,这显然严重地超出了街边摊在消费者心中的寻常定价(用以达成购买意向的前提)。
强买强卖的方式也有两种,第一种,在路边主动出击,拿着一小块有核桃的切糕请路人“试吃”并纠缠,如果你不幸吃了而又表露出不想买的意思,一群商贩便围上来,用言语或肢体动作告诉你不买是不行的;或者在路边等待顾客“上钩”,然后使用上述价格欺诈的手法,“切好不退”,同样用言语或暴力威胁手段,强迫顾客购买。
如果把这种买卖称为一种骗局的话,那么这也是一种“普世骗局”,不专属某一类人。比如早年间,中国的大城市常有那种叫卖“项链5元”,等你付钱时成了“1厘米5元”,稍一争辩就被围攻的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