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天晴问答>正文

政协发言人吕新华说的“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来源是什么?

提问于:2020-06-28 12:44:43提问者:天晴网友

2015年3月2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召开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吕新华向中外媒体介绍本次大会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提问:您刚才也提到政协对于反腐的立场和态度,有媒体称,中共的反腐风暴不会停止,近期还会有更大的“老虎”落网,请问怎么理解更大的“老虎”?

  

吕新华表示:关于还有没有更大的老虎落网,我个人认为,作这样的猜测没有意义。老百姓,包括有媒体认为,如有更大的老虎一定要挖出来,这种心情完全可以理解。

  

过去一年,党中央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成效明显。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那么,“铁帽子王”是什么意思?来源是什么?在当下反腐语境中 ,政协发言人吕新华说“铁帽子王”有何深意?

最佳答案

“铁帽子王”含义及来源出处

 

所谓“铁帽子王”, 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代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和其他亲王相比,享有的特权一是“世袭罔替”, 隔代不降爵;二是俸禄优厚,岁俸银1万两,禄米1万斛;三是赐予世袭罔替王府,又叫铁帽子王府。

 

清代,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即礼亲王代善、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肃亲王豪格、庄亲王硕塞、克勤郡王岳托、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享太庙的殊荣。另外四位属于恩封,他们是清代中后期在稳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訢、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袭封和考封四种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辅国将军以上还分世袭罔替和世袭递降两类。一般情况下,因为功封王爵者多属世袭罔替,也就是俗话说的“铁帽子王”。因为恩封爵位者则多属世袭递降,但在递降到辅国将军这一爵位时便不再递降。获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等爵位的宗室并不能世袭,每世递降一等。无爵位的宗室叫“间散宗室”,用四品顶戴。惟有12大“铁帽子王”因为其祖先功勋卓著,被赐世袭不降封典。如果某“铁帽子王”获罪夺爵,以其旁支袭爵,但其后世也不乏被夺爵的历史记载。

 

在当下反腐语境中 “铁帽子王”有深意

 

2015年年1月,人民日报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讲话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从坚决查处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到以严的态度、严的措施狠抓惩治"四风"问题;从努力让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到巡视利剑高悬、形成持续震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态度坚决、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党风政风为之一新,党心民心为之一振。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党以铁腕反腐的行动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问题、纠正错误,勇于从严治党、捍卫党纪,善于自我净化、自我革新。

 

香港媒体分析称,"腐败没有‘铁帽子王’"的说法令人耳目一新。"铁帽子王"是清朝封爵最高、地位最为显赫的权贵群体。不仅高官厚禄、位高权重,而且子孙继承、世袭罔替。在清朝中后期已成了一个腐朽堕落的既得利益集团,依仗权势,把持朝政,安插党羽,贪污受贿,因循守旧,阻挠改革,对国家政治和社会造成了极大消极影响。用现在的标准来看待,他们就是毫无法纪观念、纪律规矩可言,唯知维护小圈子私利。

 

中国现在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新时期,改革发展局面涤荡一新,但风险挑战却也空前复杂敏感,必须久久为功,持续提高警惕、提振士气。"铁帽子王"也只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央绝不会容忍"铁帽子王"式的腐败,周永康、徐才厚、令计划,概莫能外。

网友2068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