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团团部及第一营从11月11日以后,每夜遭到敌增援部队猛烈的炮击。敌步兵在炮火掩护下强渡宽约200米的大龙河,企图乘驻印军后续部队未赶到前,将先遣部队一举歼灭。战斗异常激烈,一天深夜,敌约一个营的兵力袭击了第112团团指挥所,该处只有一个特务排,拼命抵抗,团长陈鸣人在混战之中,杀出重围。一位美军联络官突围时,见弹如雨下,复躲入掩体中,被日军俘虏。11月22日,大龙河南岸敌军调来大量炮兵,对一营两翼封锁渡口的重机枪阵地昼夜轰击,机枪第一连连长吴瑾及士兵全部中炮牺牲。敌第五十五、第五十六联队遂得以从下游渡过大龙河,绕到第一营背后,占领制高点,和于邦守敌联成一气,将第一营四面紧紧包围。
远征军总指挥史迪威(中)与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左)等在研究战术。第112团急调防守新背洋的一个连增加于邦正面,不得已将该连原防守任务交给在新背洋修筑机场的工兵连接替。但该连一到宁边即被敌第五十六联队派出的加强大队包围。至此,整个大龙河至新背洋间的三角地区,处处皆被日军渗进部队所袭扰,野人山区的清罗沙坎附近也经常有敌小股部队活动,形势很危险。为解救危局,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向总指挥部要求将驻唐卡家、卡拉卡的第114团调往于邦前线。但总指挥史迪威却认为该地敌人决无强大的兵力,并以公路未修通和补给困难,不同意调第114团驰援。此时第112团压力越来越大,尽管沉着应战,但面对五倍于己的敌人,已感力不从心。孙师长亲自向史迪威反复陈述,史迪威始允第113团、第114团及炮兵第二营陆续赶往前线,大龙河和于邦各处阵地转危为安。
孙师长重新部署兵力,一方面增加兵力,向于邦之敌据点继续进攻;同时以钳形攻势,由两翼渡过大龙河夹击敌后,迫使于邦之敌崩溃。孙立人亲率第113团挺进孟缓敌后,迂回穿插,深入敌后90公里,以截断敌之归路。第112团也与第113团互相呼应向敌攻击前进,经过激战,攻克敌后重镇瓦鲁班。敌十八师团退守孟缓以南,重新部署,并增加预备队,伺机反攻。
孙立人远征军到印度后
仁安羌的胜利没有持续几天,英、美、中、缅四国指挥官之间的矛盾全面爆发。自同古(也称东瓜)之战后,英国一路大撤退,中国远征军孤军防守,吃尽苦头,仅杜聿明的第5军就战死近万人。杜聿明与史迪威多次争执几乎闹翻,相持不下时,与史迪威同穿一条裤子的中国远征军司令罗卓英就下“执行命令”令!杜聿明甚是无奈:“史迪威,跟他闹掰了我也不怕,可罗长官是委坐亲自送到缅甸的!”缅甸告急,远在重庆的蒋委员长也急得连降战牌,遥控指挥!
指挥混乱,各自为战,顾此失彼,整个缅甸战场局势异常严峻。
相反,日军朝着既定的作战计划,沿着缅甸的公路和铁路快速向北推进,腊戍失守,密支那失守,滇缅路全线截断,国军已归国无路!
(滇缅公路)
英军老大亚历山大正在布置他的第二个敦克尔克大撤退,退向印度。
第66军的新28、29师在东线被日军打散退向滇西,已不知去向。战场只剩下杜聿明的第五军和第66军的孙立人新38师。
孙立人与杜聿明翻脸,独走印度
(撤退中的国军)
罗卓英向杜聿明下了撤向印度的指令后,就带着自己的长官部和史迪威退向印度。
杜聿明望着公路上绵延不断的车队和一片灰茫茫的行军帐逢,心如落铅般沉重:“如何把自己的将士们带回国去?”他第一次感到战场竟是如此的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