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能够用人不疑,亲信任命曾经的仇敌,如张绣偷袭杀死了曹操的子侄,曹操却能不计前嫌,与他结秦晋之好;曹操派系的半数成员来自于归降投靠他的反对势力。公孙瓒部将田豫认为:“终能定天下者,必曹氏也。宜速归命,无后祸期”。李瓒对其子云:“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袁本初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指出虽然与袁绍有亲戚关系,但还是应该归附曹操。袁绍部将朱灵云:“灵观人多矣,无若曹公者,才乃真明主也。”汉中道教领袖张鲁拒绝刘备招降,则说道:“宁为魏公奴,不为刘备上客”。即使是刘备也不得不承认“曹操虽有无君之心,而有奉主之名”(《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操在舆论和话语权上占据优势。
四、曹操更是伟大的诗人,文学家。
曹操更写出了《短歌行》、《观沧海》、《龟虽寿》、《苦寒行》等等脍炙人口,流传千年的佳句。尤其“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更是流传千年。
评价曹操之所以莫衷一是,皆因政治立场的不同。在曹操的征伐过程中,多次出现地方实力派主动归降和大规模的士民归附,这与曹操积累的人望密不可分。评价曹操不能以偏概全,必须认识到当时舆论倾向于曹操的客观事实。
历史上是怎么评价曹操的?跟我们想象的不一样
我们来看一下历史上都怎么讲过曹操,曹操这个人的生平争议很大。
这次咱们就说说历史上对曹操到底都有过哪些评价,其实重点是说谁支持曹操谁反对曹操。
首先,曹操的事儿咱们就从汉朝人的嘴里说起,三国两晋这都是汉朝人,南北朝就开始复杂了。
汉朝人对曹操的评价,和南北朝以后的唐朝人对曹操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都是肯定多于否定。
最负面的说曹操儿子曹丕是坏人,但是曹操还算是忠臣。
史书魏传咱们就不说了,三国志中的曹操不是坏人,是个好人。
实际上这种正面的评价一直持续到北宋,在唐朝、北宋曹操都算是比较正面的人物。
甚至于唐宋两朝都有皇帝自比曹操,觉得自己干的不坏。
对国家、对人民都有很大的贡献,对内国家安定,对外让少数民族都消停了。
这说明曹操当时还是蛮得人心的,宋朝以前至少是汉唐时期曹操基本上没有争议。
一句话评论曹操,汉唐包括北宋说曹操是个用武力平复乱世。
甚至于给曹操的评价,应该说他平复乱世几乎就是成功的,汉末,两晋,唐,北宋基本上就这样评价的。
但是从南宋开始对,对曹操的评价就发生了变化,南宋开始理学就逐渐占据了主旋律。
到了明朝,出了一本改变曹操形象的书,就是三国演义。
曹操
在三国志里面的批注就开始转风向了。
在南宋印的书里面,曹操就已经不是好人了,曹操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中的形象来是完全不同的,三国演义是扶刘灭曹。
到了明朝,到了三国演义里面,一开始曹操就是一个很纯很纯的坏人了。
三国演义的主题讲的是忠义,这是明朝人给文人洗脑的重要内容,愚忠,愚效,其中的桃园三结义说的就是这个话题。
有正面的人,也有反面的人,曹操在明朝那个时候就“被坏人”了。
这本三国演义写的太好了,以至于曹操从此就算是翻不过身了,一提起曹操,全是三国演义中的曹操。
清朝的京剧,就更是让曹操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大白脸的坏蛋。
曹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大家能理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