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每日>正文

“失恋博物馆”馆长:让旧物传递“下一站幸福”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8-01-23 16:19:01

“失恋博物馆”馆长张能

“85后”开广州首家交换商店 让旧物传递“下一站幸福”

网上的二手物品交换平台比比皆是,但如果是线下就有一家这样的实体交换商店,可以近距离挑选,身在广州的你会不会去?来自湖北的85后张能,6年前带着对旧物的浓厚情怀,开了广州市第一家实体交换商店,并为之取名“幸福”。随着媒体的曝光,张能以及他的这家小店一度成为“网红”,从八岁到八十岁,来寻求物品交换的人络绎不绝;6年来,店里进进出出的物品不下一万件。

张能

而在这些物品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承载了许多伤感回忆的“前任礼物”,它们见证过若干段美好恋情,却因为感情破碎而最终被主人寄存于此,近两年来这样的物品越来越多,张能的商店也因此被戏称为广州的“失恋博物馆”。近日,本报记者专访了“馆长”张能,听他讲述自己和这家小店的故事。

文/图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蔡凌跃

在广州天河南商圈的某居民小区里,记者找到了这家并不算很起眼的交换商店:不到三十平方米的店里堆满了各色各样的物品,其中绝大多数是年代久远的旧物; 柜台后面正在翻看账本的正是店长张能,他衣着极为朴实,纯色羽绒服搭配运动裤,身上没有多余的装饰;留着八字胡,外加下巴上浓密的络腮胡,张能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很随意,甚至有点“不修边幅”。

多年来他为人熟知的昵称是“伦子”,很少人知道他的真名。对于媒体到访,张能已经可以如“老江湖”般应对自如,还不忘拿自己的外貌开涮,“虽说开着网红的店,却没有长着一张网红的脸。”

张能的交换商店

“穿越回古代去行侠仗义”

张能从小生活在湖北,200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最早去了造船公司上班,学机械设计的他虽说专业对口,却没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坚持了4年后就辞职了。在那四年里面,他唯一的乐趣就是利用周末外出旅游,结识全国各地的朋友,“当时单身没什么牵挂,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拿起背包就走,旅游多了心就收不回来了,基本上每个周末我都不在广州。”

裸辞之后,心宽的张能干脆先不工作,把过去几年剩下的积蓄都拿来旅游,玩了三个月后他来到北京,刚好当时北京出现了第一家实体交换商店,里面老古董、老电器、旧玩具、旧漫画等应有尽有,以物换物,顾客和店家各取所需,这个新兴事物极大地挑起了张能的兴趣。

张能从小爱看武侠小说,有着浓厚的复古情怀,对于那家交换商店里的旧物很是喜欢,他感觉这是一个把兴趣和工作完美结合的契机,于是他立即决定把所有的积蓄投入到这里面,由于之前的生活经历,他认为广州具备可操作性,便回到广州选址。很快,广州就有了第一家实体交换商店。

张能说自己的这种随性洒脱是从小养成的,他做事不喜欢按套路来,感觉到位了就可以执行,“当时家里人都觉得我疯了,但我这个人就是复古怀旧,每天在店里跟这些旧物相处,仿佛可以透过它们穿越回古代,去行侠仗义。”

“留下做老板娘,店都送给你”

开店之前,张能需要第一批商品,他先是把自己过往在旅途中收集到的一些小首饰、小古董放到店里,又去广州市内的各个小杂货店里“搜刮”了一批旧物,身边的很多好友听闻他的这一“壮举”,也纷纷贡献出家里的闲置物,很快,陈列架上就满满当当、初具规模了。张能的这家“幸福交换商店”很快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张能坦言刚开始的一年里基本是“赔本赚吆喝”,最初他在旧物的二次定价方面拿捏不准,顾客总要跟他讨价还价,成交量容易打折扣。他随后利用上午的时间走访各大批发市场,了解小商品的价格、材料以及成色分辨等基本知识,加之旅游途中积累下来的对饰品和古玩的一些鉴赏知识,慢慢地张能也成了半个“专家”,对于商品的二次定价也得到了大部分顾客的认可。生意稳定一些后,张能为了活跃店里气氛,还开辟了进门的一面墙作为顾客留言墙,让来这里淘宝的用户畅所欲言,而单身的他还半开玩笑地在店里挂了这么一块牌子:本店不讲价,如果你愿意留下来做老板娘,店都可以送给你。

结果这句玩笑话竟成了现实,在店里最初的一批客户中,有一个姑娘引起了张能的注意,她兴趣爱好跟自己很像,经常会来店里帮衬,总会挑走张能喜欢的一些货物,还热心地给张能出计划书,想方设法帮他推广商店,张能对这个女生有了好感,一来二去就从朋友变成了恋人。

两人于2015年完婚,如今他们的小孩也一岁多了,生活很美满。俗话说,“女大三,抱金砖”,张能笑称自己抱回两块金砖,谈起自己太太时脸上都难掩甜蜜。

“失恋博物馆馆长”

不知从何时起,张能的这个幸福交换商店成了网友眼中的“失恋博物馆”,自己也莫名其妙多了一个“馆长”的头衔,这让张能有点哭笑不得。

他说,店里曾寄存过许多“失恋物品”,也见过了太多承载着伤感记忆的物品到店里来,水晶球、音乐盒、剪纸画、毛公仔、小首饰等,“每一件都有故事,大部分人会主动跟我说物品的由来,但我不会去追问他们的伤心事,不会以此炒高物品价格,这也是尊重他们的隐私。”

让他印象深刻的是,有一回一个女孩满脸泪花地跑到店里来,手里抱着一大筐物品,“砰”地往地面一扔,“这些都不要了,给你们。”然后扭头就走。张能来不及问对方要联系方式,但又不能直接扔掉,就挑选了一部分能交换的留在店里,剩下的拿到路边去送给街坊。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后来每当有顾客把“自己的前任”带到店里,张能都会规劝一番,生怕有些顾客因为一时冲动而后悔莫及。“如果他们已经铁了心想交换,我也会接纳,我们的店名叫‘幸福’,本意就是希望大家通过交换商品获得幸福,如果一件承载过伤感回忆的物品,通过交换给别人带去了快乐,这本身也是很有价值的事情。交换的是前一段回忆,也许就能转换为下一站的幸福。”

“我不介意大家把我这里当成‘失恋博物馆’,但我只关注物品本身的价值,是什么就是什么,就像我开店时说过的,来交换的物品都有一段回忆,无论悲喜好坏,你有缘把它带走,那故事便有了新的续集。”

事实上,这些“前任物品”的受欢迎程度都很高,有些物品前脚刚摆上货架,后脚就被人换走了,“真正喜欢旧物的人不会去在乎物品背后的故事是否伤感,甚至有些客人专门收集这类物品,这也是一种情结。”张能说。

“坚持到现在是上天眷顾”

“幸福交换商店”开张至今已近6年,虽然没有怎么赚钱,但基本能维持交租和运营,对此张能已经很满足了,“一开始做这家店别人就不看好我,因为这并不是可以赚大钱的项目,我最初的定位也是做社区服务,商品价格太高也不会收,整体风险还是在可控范围。”

在太太的协助下,张能近两年也有了一些新动作,他找到了一个靠谱的合作伙伴,一起做餐饮生意,如今他不单单是“馆长”,还是两家小酒馆和一家日本料理店的负责人,加上小孩出世,张能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也没办法像以前那样整天待在交换商店里面“指点江山”,而是要东奔西跑,既要确保手下的每家店都能正常运作,又要关心家里孩子的吃喝拉撒,可谓拥有了“幸福的烦恼”。

对于交换商店的未来,张能并没有太明确的想法,虽然结婚后的他变得比以前稳重,但骨子里的那份随性依然伴随着他,“这是我的一个梦想,能够在合适的时机找到这个地址开这家店,并坚持到现在这样,已经是上天对我的眷顾了,暂时不会开分店,以后假如有了合适的契机再说。”

张能形容现在的自己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年轻时追逐名利的那种冲劲他已经不再享受,现在的他变得知足常乐,也不会为了补货专门去搜刮旧物,最多是利用旅游的时候顺便收集一些。他现在有心爱的妻子和孩子,也有靠谱的合作伙伴,虽然外出旅游的时间少了,心里却更加踏实,对于交换商店,他更多是为自己保留一份情怀,力所能及地为顾客当“二传手”,把幸福传递给更多的人。

对话:

幸福不能交换,但可以传递

广州日报:当时这家店为何起名“幸福”?

张能:当时其实没有想太多,这个名字也是临开业前才想到的,很纯粹地希望大家可以通过交换物品换得一定的幸福感。有些人看到店名可能会误解为“交换幸福”,其实幸福不可以交换,但可以传递。

广州日报:店里的交换流程是怎样的,除了以物易物以外,可以直接花钱或者补差价吗?

张能:其实不是简单的以物易物,顾客把物品拿来了,我们先根据物品成色定下一个价,顾客根据这个价再选择店里同等价位的物品带走;如果没有遇到合适的物品也可以先记账,留着下次有合适的再来换走。直接购买和补差价都是可以的,事实上我们也鼓励这样,不然店里就没有现金流可以交店租了。

广州日报:有没有什么物品是你们店里不收的?

张能:体积过大的,像大型电器和毛绒玩具不收;涉及保质期的不收,如药品食品等;过于破旧的不收;带有logo的赠品不收。

广州日报:对你而言,物品交换的主要意义是什么?

张能:首先当然是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每家每户都会有大量的闲置物品,如果使用时间很短就扔掉了,社会上会有大量不必要的垃圾,但其实物品本身还是完好的,与其扔掉不如交到有需要的人手里,这符合循环利用的原则。

还有就是可以传递一份情怀,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特有的故事,通过交换到了新的主人手里,对于交换的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物品是标价的,但情怀是无价的。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吐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