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背痛,听别人说拔罐可以治疗,想着也不会治错就买了一套空罐,拔了拔后背,结果拔完之后第二天就起了好多大水泡,拔罐起泡是怎么回事?拔罐的养生功效被更多的人们所认可,但是由于对拔罐知识的部分了解,遇到一些特殊的情况发蒙、疑惑,不知道如何处理。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说说拔罐起泡的原因和处理方式。
拔罐部位发泡比较多见,有的第一天就会起泡,有的则在几天之后才起泡。所起的泡有较为清亮的水泡,也有紫红的血泡等。发泡现象多为局部病情的反映,一般受病情轻重(一般瘀阻较重的发泡较快)、季节(夏天较易发泡而冬季则较慢,这也是拔罐治疗提倡冬病夏治的一个原因)、皮肤疏密(一般皮肤细嫩的易发泡,如青年女性,而壮年男性则发泡较慢)等因素影响。正常生理条件下,血管内渗透压和血管壁通透性处在一较恒定的水平,拔罐的抽吸很难将其改变,不易起泡。
有些人在接受拔罐时皮肤出现水泡,留罐时间太长是导致拔罐起泡的一个因素,然而同样的留罐时间,有些人起泡,有些人却不起泡,这些与人的个体差异,和部位有关。大致有几种情况,前胸较之后背易起泡,皮肤薄白较之皮肤黑厚者易起泡,夏季较其它季节容易起泡;一些特殊的体质,如湿盛等,即使留罐时间不长,也易起泡;连续几次在同一部位拔罐,在原有的罐口弧形线上,容易起泡;在贴过膏药,搽抹过活血止痛外用药物,做过热敷,红外线照射,电疗,药物渗透等的部位拔罐,容易起泡。
对大多数的患者来说,拔罐后起泡较之不起泡对病痛的效果要明显得多.拔罐后起泡能缩短病程,提高疗效。
拔罐部位出现发泡,可用消毒针灸针将较大的泡刺破,放出其中的液体。对于发泡后的创面如何处理,如今有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为防止感染,用无菌纱布覆盖,按时换药,直至愈合;另一种观点则是继续在发泡部位拔罐,以抽吸其中的病理产物。笔者比较倾向于后一种。大家都知道,以前有血罐的治疗方法,即在拔罐前先用三棱针或梅花针点刺拔罐部位,可以抽吸出一些暗紫色的血液凝块,疗效比较明显。但缺点是如何确定被拔罐部位是瘀血瘀阻的部位呢?如果确定准确,能够抽出瘀血,症状明显减轻,如果确定不准,将会拔出红色血液,症状也不能减轻。现在拔罐发泡已经证明局部有病,所以更应该在发泡处继续拔罐以抽吸出病理产物。
实践发现,在发泡处继续拔罐,的确可抽吸出不同的病理产物,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暗紫色瘀血:大多病程较长,瘀滞日久,多因劳累引起。
②黄色粘稠胶冻样物:多因感受寒湿引起。
③无色清稀水样物:多因受凉引起。如果病程较长,瘀阻较重,则这一阶段历时较长,一般10天左右病理产物出净,出净后拔罐处即结痂愈合。
此外,在拔罐过程中,尚可见一些部位的类炎症反应。即在发泡部位出现红肿,根部发硬,按之疼痛,这是病理产物聚集导致,一般只需在原处拔,待病理产物抽吸净后,类炎症反应即可消退,根部自然柔软,触之如同正常肌肤,结痂愈合,疾病治愈。如发泡后不在原处拔罐,则拔罐出不易结痂,愈合亦慢。愈合后皮肤可留有黑疤,也可慢慢恢复至正常皮肤的颜色。
文中对拔罐起泡是怎么回事做了一个详细的解说,同时也分享了处理方式,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