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突然死亡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中,肺栓塞是主要导火索之一
老人、住院病人、手术病人、久站久坐人群、孕妇是高危人群
医学指导/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挪富
肺栓塞,这个曾经不为公众熟悉的名词,由于几次突发医疗事件,逐渐走进普通百姓的视野。其主要是由于静脉系统内的各种栓子脱落,导致肺动脉及其分支被阻塞,其后果轻则导致患者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重则导致患者晕厥、咯血,甚至突然死亡。专家介绍,在因为突然死亡而引起的医疗纠纷中,肺栓塞是主要导火索之一,但却很容易被忽视。专家提醒,老人、住院病人、手术病人、久站久坐人群、孕妇这六类人是发生肺栓塞的高危人群,这些人群要注意预防血栓的形成。
危害:
肺栓塞会致呼吸困难甚至猝死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张挪富介绍,肺栓塞是指静脉系统或右心的各种栓子脱落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存在于静脉系统内的各种栓子的脱落,都有可能引起肺栓塞。”张挪富说,而引起肺栓塞最常见的肺栓子为血栓,而且通常是下肢静脉血栓。血栓一旦形成,一周之内脱落的几率是50%以上。当下肢静脉的血栓脱落后,会随静脉血往回流至右心房,然后到右心室,随着右心室的收缩,随血液流到肺动脉,堵住肺动脉和分支,导致肺栓塞。
张挪富指出,血栓的大小和阻塞肺动脉的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和导致的危害会有不同。
一旦发生肺栓塞,患者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虚脱、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症,甚至晕厥、咯血。还有可能会出现极度焦虑不安、恐惧、恶心、抽搐和昏迷等脑缺氧症状。有的患者还会出现胸痛、肩痛、颈部痛、心前区及上腹痛等急性疼痛。如果出现大的动脉栓塞,患者可能出现急性右心衰竭的症状,甚至突然死亡。
析因:
连躺三天以上就是高危因素
“很多人都会关心,导致肺栓塞的下肢静脉血栓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张挪富介绍,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除了家族病史,有各种原因。
1.年龄超过75岁的老人
张挪富介绍,年龄大于75岁的老人,由于行动缓慢,血流缓慢,心脏瓣膜功能下降,如果久坐或久卧,更容易形成血栓。
2.住院病人
血流淤滞、高凝状态和静脉血管壁损伤是导致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而制动,又是引起血流淤滞、高凝状态的重要原因。“连躺三天以上,就是高危因素了。”他说,因此,需要长时间卧床的住院病人是肺栓塞发生的“重灾人群”,因肺栓塞而死亡的患者,有75%源于住院病人。而在住院病人中,心脏科、骨科的住院病人更容易出现血栓。
3.手术病人
张挪富说,由于手术可能带来的组织损伤,血栓通常容易在手术后24~48小时内形成。他指出,因肺栓塞而死亡的患者,有25%是因为手术。
4.久站人群
久站人群容易出现下肢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形成后,会导致血流缓慢,血液出现高凝状态,从而形成血栓。他特别提醒,售货员、教师、护士都属于久站人群,容易出现静脉曲张,埋下肺栓塞的隐患。
5.久坐人群
张挪富介绍,同样的道理,久坐也容易导致肺栓塞。很多人忽视这个问题。大家都只知道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者长时间坐着打麻将容易引起中风,但实际上,久坐同样容易引起肺栓塞。“还有,坐飞机或火车进行长途旅行的人也是高危人群。”他说,坐长途飞机的,很容易出现经济舱综合征。“这是因为在经济舱,活动空间小,活动不足,血液都在下肢浓缩,再加上喝水少,血液流动缓慢,很容易形成血栓。”
6.孕妇
根据妊娠及产褥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的流行病学调查,孕产妇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是正常人群的4~5倍。首先,在妊娠期,随着激素水平的上升,由于体内生理性凝血因子增加、纤溶下降等原因,孕产妇的血液会自动调节到高凝状态。其次,孕妇在妊娠期,由于腹盆腔压力增高,引起长期的下肢静脉高压和充血,会使得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血管壁损伤,也容易导致静脉血栓栓塞。第三,孕妇在妊娠期的血容量通常会增加20%~100%,导致静脉血管扩张、增长且张力降低,从而使血流缓慢,造成血液淤滞,也会出现静脉血栓栓塞。
治疗:
肺栓塞形成的两周内是黄金时间窗
张挪富介绍,肺栓塞形成的两周以内是黄金时间窗,高风险人群在住院期间,如果形成了肺栓塞,一个月以内的死亡率为3%~15%。
如果患者出现了低血压、休克症状,就属于高危,需要马上进行溶血栓治疗,甚至手术治疗;如果患者没有出现低血压、休克,应该及时进行抗凝治疗;需要服用3个月以上,有的患者需要终身服用抗凝药物。
张挪富提醒,要预防肺栓塞,首先要早期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病人要注意适量活动;手术病人要注意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回流,增强血液循环。久站、久坐一族都要预防静脉栓塞,尤其是坐长途飞机旅行的人,要注意增加活动时间和活动频率,警惕经济舱综合征。
此外,对孕产妇静脉血栓风险的筛查时间,可从早孕初检时开始,甚至可提早到孕前。在孕期和产褥期,也应反复评估,及时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