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时节,因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危害最大的地方是肺部。相关专家提醒市民,夏秋季节交替时,空气干燥、气温变化大,是流感、肺炎的频发期,应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患感冒及时医治,避免发展成肺炎。
近期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等疾病的患者相对增加明显。今年28岁的张小姐怀有三个月身孕,之前因感冒怕吃药会影响胎儿发育,于是坚持不吃药,后来咳嗽越来越厉害,便到医院检查就医,胎儿已没有心音,必须打胎治疗。经过胸片等检查后,确诊为肺炎。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身体很容易出现抵抗力下降等情况,各种疾病就会趁虚而入。感冒和肺炎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先是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流鼻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如果是流感,则以咽喉痛、发烧、浑身酸痛和干咳等症状为主,这些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继续发展,数天后就会出现咳脓痰、黄痰,出现继发细菌感染症状,并发展成扁桃体炎或者支气管炎,如果病人出现发热、呼吸困难、气短或胸痛,就要考虑是否已引发肺炎。”专家介绍说,千万别对感冒这些小毛病掉以轻心,一旦出现感冒的症状,最好到医院让医生看一下,若存在肺部感染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彻底治疗。
专家指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疾病的关键。温度变化大的气候里,多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添衣物;空调温度不宜过低,要避免空调风扇直吹;远离感染人群,不去人群拥挤的地方;勤洗手,防止细菌携带;熬夜容易导致身体免疫力下降,应少熬夜多锻炼。另外,对于体弱免疫力低的人群,可以借助疫苗或药物来增强免疫力,每年注射1-2次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流感。
此外,专家还特别提醒,幼儿和老人体质弱、免疫能力差,是肺炎最为“青睐”的对象。建议适合吃一些“白色食物”,例如梨、百合、莲子心,白果、萝卜等,它们有滋阴润肺的作用;百合、白果、莲子等可用来熬粥,起退火降燥的作用。
秋季如何防止肺炎流感?
秋燥:补水少食辛辣食物
秋燥症的一系列症状与内分泌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预防秋燥症,应从精神调养、饮食调整、加强锻炼等多方面去协调。
“秋季要注意补水,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张世勇说,尤其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养血生肌、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燥结的人食用。
他说,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烈性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之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同时可以用麦冬煎水代茶饮用,麦冬甘寒,有养阴润肺的功效,是预防秋燥的保健饮品。
提醒:别把肺炎当感冒
秋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肺炎球菌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菌。肺炎球菌通常寄居在鼻咽部,通过咳嗽或鼻部分泌物传播,受感染的人可以通过咳嗽、打喷嚏、说话等方式从口部或鼻部排出飞沫,将病菌传染给他人。
据了解,卫生部对5岁以下儿童死因监测数据显示,肺炎是引起中国1月龄婴儿至5岁儿童死亡的首位病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约有70?1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各类肺炎球菌疾病,相当于每分钟有1?
2名儿童被肺炎球菌疾病夺去生命;而在亚太地区,每分钟就有约1名儿童死于肺炎球菌性肺炎。
张世勇介绍说,肺炎球菌不单只存在病人身上,即使是健康的孩子或人群也依然可能携带肺炎球菌。在免疫功能正常时,肺炎球菌携带者不会发病,也没有症状,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就可能引起肺炎球菌感染。有调查发现,学龄前儿童携带率约为38%?60%,学龄儿童约为29%?35%。
“肺炎球菌疾病感染初期因症状与普通感冒相似,例如咳嗽、发烧、发寒、胸塞等,很容易被家长甚至医务人员忽视,以至于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张世勇说,肺炎与流感的区别在于发烧时间的长短。流感一般是短期发烧,而肺炎引起的感冒一般是突发性的,并且维持时间可能长达一个星期。
肺炎其实是可以预防的。张世勇表示,保持家中的环境清洁、室内空气流通、注重饮食平衡等。在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家长尽量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同时,要给儿童接种肺炎疫苗,为孩子提供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