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我国呼吸系统疾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但相关治疗药物的市场增速偏低。中康CMH数据显示,2015年呼吸系统用药市场规模(按照终端零售价计算,下同)为1231.8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中成药占比高达62.8%。
卫生部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患病率约为6.94%,即全国每年有8000多万人患呼吸系统疾病。在疾病构成上,急慢性鼻咽炎、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气管炎与慢性支气管炎四大常见疾病占整个呼吸系统疾病的80%。儿童和老年人机体的免疫功能较差,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年龄段。同时,《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显示,2012年全国居民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为68/10万,是居民慢性病主要死因之一。
从西医角度看,如果出现咳嗽、咳痰、胸闷等不适时,除了考虑呼吸系统疾病外,还要与心血管疾病鉴别。而从中医角度,上述提的只是外邪导致的症状的一部分,具体用药要根据患者体质、证型而辨证看待。
咽痛:多为风热引起,可用银翘解毒胶囊。单纯感冒引起的咽痛、舌苔红,多考虑为风热引起,可用清热解表的中药。如果咽喉干燥疼痛时,还咯痰不爽,痰黏稠或色黄,易出汗,伴有流黄涕、口渴、头痛、发热、肢体酸痛等症状,应当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此时可选用牛黄解毒片、银翘解毒胶囊等中成药。同时,还可配以桑菊饮治疗。
咳嗽:风热用银黄颗粒,风寒用止嗽化痰颗粒。临床上多将咳嗽分为风热、风寒两型。风热咳嗽可用银黄颗粒,风寒咳嗽可用止嗽化痰颗粒。如未得到积极治疗,或体质较弱者迁延不愈,还可进一步发展为温病(风温),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急慢性支气管炎及肺炎。肺炎先表现为出汗、怕冷,继而发展为高热、烦渴。
咳痰:黄痰用鲜竹沥液,白痰用苏黄止咳胶囊。痰首先有外感和内伤之分,外感又分为热痰、寒痰、燥痰。内伤主要是由于脏腑功能不好引起,比如慢性支气管炎。咳出黄痰,多属于风热、湿热型,主要通过清热化痰治疗,可选用鲜竹沥液、川贝枇杷膏等治疗。白痰属于寒湿型,治疗原则是温肺化痰,可选用金荞麦片、苏黄止咳胶囊。少痰、口干考虑肝肾阴虚,治疗原则是滋阴润肺,可用麦味地黄丸。
如果你的家中常备下列中成药,对保护你的呼吸道健康应该是大有溢出的哟!
板蓝根颗粒。组成:板蓝根。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凉血利咽。用于肺胃热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口咽干燥;腮部肿胀、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见上述证候者。
藿香正气片(片/胶囊、水剂)。组成:藿香、紫苏、生姜、木香、茯芩、苍术、陈皮、半夏、厚朴、甘草。功效与主治:发散风寒、化湿和胃。用于风寒感冒、急性胃肠炎等病症。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2-3次,每次4片(粒),或1支。
双黄连口服液。组成:金银花、连翘、黄芩等。功效与主治: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有发热、咽痛、咳嗽等症状者。用法与用量:每日3次,每次1袋。
急支糖浆。组成:麻黄、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枳壳、前胡、紫菀、甘草。功效与主治:清热消炎、化痰止咳。用于感冒后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支气管哮喘伴之感染者。
养阴清肺丸(口服液、糖浆、膏等)。主要由地黄、玄参、麦冬、川贝母、牡丹皮、白芍、薄荷、甘草等组成。具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的功效。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祛痰灵(口服液)组成: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桔梗、半夏等。功效与主治:清热解毒、化痰止咳。用于支气管炎咳嗽、痰稠厚者。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2-3次,次1支(20毫升/支)。
补肾防喘片。组成:附子、生地、熟地、山药、补骨脂、仙灵脾、吐丝子、陈皮。功效与主治:温补肾阳。用于喘息型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气管炎的缓解期。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日3次,每次4-6片,小儿酌情。按语:本品尤适合哮喘病人在季节性发作前服用,能起到预防作用。
通宣理肺(丸、口服液、胶囊等)。由紫苏叶,前胡,桔梗,苦杏仁,麻黄,甘草,陈皮,半夏(制),茯苓,枳壳(炒),黄芩等组成。有养阴润肺,清热利咽的功效。用于咽喉干燥疼痛,干咳、少痰或无痰。
橘红丸(丸、口服液等。组成: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皮,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有清肺,化痰,止咳的功效。主要治疗:痰热咳嗽,痰多,色黄黏稠,胸闷口干等症。
清开灵颗粒。成份:胆酸、珍珠母、猪去氧胆酸、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黄芩苷、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镇静安神的功效。主要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感冒、急性咽炎等,伴发热,咽喉肿痛者,尤其适用于烦躁不安的情况。
百令胶囊。主要由虫草粉组成。主要用于肺肾两虚引起的咳嗽、气喘、咯血、腰背酸痛;慢性支气管炎的辅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