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其死亡率占老年人死亡原因首位。据统计资料显示,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高峰期,一是在零摄氏度以下的严冬,二是在30摄氏度以上的盛夏,且气温越高患中风的危险性就越大。专家提醒,预防“热中风”关键是及时补充水分。
“热中风”偏爱慢病老人
每当炎炎夏日,中风病人就会剧增。装修工人赵师傅最近因为赶工,加上天气炎热,大量流汗,突觉头昏目眩,左半边身体麻木无力。工友以为是中暑,急忙将他送到医院。测量血压发现高压已到180mmHg,进一步做脑部核磁检查发现,赵师傅发生了“脑梗死”,也就是俗称的“中风”。
无独有偶,78岁的刘先生有脑梗病史,经过一年多的康复,身体已恢复得不错。但他认为脑中风就是受风引起的,不敢开窗也不敢开空调。一天清晨他突然发现右侧肢体瘫痪,话也说不利索,经医院诊断为“脑梗死”复发。
夏天发生的中风俗称“热中风”。“热中风”多发生在本身已有高血压、脑血管病等慢病的人群。这类人群对原有慢性病疏于管理,加上对夏日慢性病调护知识缺乏是“热中风”的主要原因。
夏日缺水血液黏稠血管堵
夏季最热时温度可达40摄氏度左右,当气温升到32摄氏度以上时,特别是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时,人体体温调节就主要依靠汗液的蒸发来散热,每天至少要排出1000毫升甚至更多的汗水。出汗多而大量丧失水分,如果未得到及时的补充,容易造成“脱水”,“脱水”使血容量减少、血液黏稠、血循减缓、微小血栓容易形成,微小血栓堵塞脑血管进而会引起“缺血性中风”。假如本身就有高血压而没有及时发现和控制,更容易发生中风。
大量出汗时人会渴,要做到及时补水。但很多老年人夏天待在空调房间里,对缺水感觉不明显,造成水分没有及时补充、血液黏稠,入夜后血循减缓,易形成血栓,造成脑梗死。专家提醒,老年人夏季一定要及时补充水分,不渴也要多饮水,并且适当补充盐分(每天每人摄盐量不得超过5克)。半夜醒来时适量喝点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对预防血栓形成大有好处。空调温度控制在27至28摄氏度,注意不要直吹,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7大关键词平安过夏天
专家提示,夏天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尤其是老年人由于组织器官生理功能衰退,适应能力减弱,稍不注意便会引起多种疾病或者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因此,老年人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应特别注意保健,平安过夏天。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关键词1
饮食清淡
夏季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普遍减退,不思饮食。老年人的食物宜温软易消化,清淡而富有营养,适当吃些新鲜蔬菜水果及鱼、虾、瘦肉、豆制品,少吃肥肉、烤饼、油条等油腻厚味之物。三餐要有规律,定时定量,切忌过饱过饥。
关键词2
清静养神
盛夏人的火气旺盛,老年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应息其怒、静其心、安其神,使心清保持宁静状态。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习惯,应善于控制自我,清静养神,忌躁制怒,保持情绪稳定和豁达乐观的心态。
关键词3
起居有常
夏天老年人要做到“早卧早起,无厌子日”。晨起后,适当体育锻炼,有利于提高体温调节功能,增强对热的耐受性,应适当午睡,以养精蓄锐,使身体处于最佳状态,不可贪凉而卧、迎风而卧,以免受凉而诱发疾病。
关键词4
居室通风
老年人的居室,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安静。做好室内的防暑降温,合理地关闭门窗、通风换气,忌久待在高温环境里。早晚室外气温低,应打开门窗,中午室外气温高,应关闭门窗、启动电风扇空调等。
关键词5
逐渐降温
夏季高温老年人不宜暴冲暴洗冷水澡,避免导致躯体温度骤降,使筋骨受凉引起关节疼痛、肢体麻木。特别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洗澡后要尽快擦干身上的水珠穿好内衣,然后再去风凉处。
关键词6
饮食有节
夏季炎热不宜食用过多的冷饮。碳酸饮料、冰棍、啤酒等均是对胃肠黏膜不良物理性刺激的食物,可以使胃肠道蠕动减弱,甚至痉挛。特别是消化道有病的老年人更不宜多饮。
关键词7
少量多饮
老年人夏季早晨起床后,最好先喝一些水,以补充夜晚消耗的水分。老年人夏季除正常三餐饮食外,每天的饮水量应保持在1500至2000毫升左右,以少量多饮为主,不能等到口渴才想起饮水。
适合老年人的夏日补水推荐
阿胶蜂蜜水——晨起排毒
很多老年人都有早晨起床空腹喝一杯温水的健康习惯,如果觉得喝白开水缺少一些味道,可以每天早晨冲调一杯阿胶蜂蜜水,蜂蜜有润肠通便的作用,阿胶则有补血、滋阴的功效。许多老人一年到头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这正是血虚的表现,阿胶是以驴皮为原料熬制的动物胶,属于“血肉有情”的保健食品。阿胶属性较为滋腻,因此夏季不宜过多服用,特别是脾胃功能虚弱的老年人,在每日食物多样的基础上,吃一些以阿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不至“过补”,又能补血补气,养阴培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