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运动,血糖降低了,胰岛素效用提高了,与血糖有关的一些代谢指标(如糖化血红蛋白)也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糖友运动如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呢?我们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向红丁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洪天配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潘慧副教授,为糖友打造健身宝典。
3种方式
拉伸、慢跑、举重
选择正确的运动方式,可以使效果加倍。据《美国医学会期刊》杂志提出,将拉伸、有氧运动和力量训练等项目结合起来更能有效降低血糖水平。
首先,对于所有糖友而言,运动之前应该做准备活动,做一些柔韧运动,抻抻腿、扭扭胯,活动各个关节和肌群,增加全身的柔韧性,使心率有所增加,为之后的较大运动量做准备。
开始锻炼后,要让心率保持在有效心率范围内,并坚持一段时间。运动次数不能太少,一般而言不能少于每周三次,每次至少半小时,否则不能达到满意效果。运动的方式,可以从柔韧运动转化为有氧运动。
糖友应以有氧运动为主。有氧运动是指强度小、节奏慢,运动后心脏跳动不过快,呼吸平缓的一般运动。如散步、太极拳、自编体操等。足够的氧供应还可促使脂肪代谢,有利于消耗体内堆积的剩余脂肪。所以,有氧运动对糖尿病患者很合适,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好的老人。有氧运动宜循序渐进,可从散步开始,逐步过渡到自编操等。
运动过后,糖友在整理活动中,可做局部的力量练习,如举哑铃、仰卧起坐等,对前面运动中活动不够的部位进行一下补充锻炼。力量训练一是可以增强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二是能让肌肉储存更多的葡萄糖,从而增强耐糖能力;三是增加肌肉的比例,肌肉能比脂肪消耗掉更多的卡路里;四是可以减少患上心脏病的危险。当然,运动中如何加入力量训练,一定要根据你的心肺功能情况。
3件必备物
饼干、水和手表
糖友无论进行室内还是户外运动,有三样物品必须随身携带。
1、糖果或饼干。运动消耗能量,会降低血糖,如果运动过量很可能引发低血糖,出现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焦躁不安、突然觉得饿的症状,这对糖尿病患者的危害非常大。因此,运动前准备些饼干、糖果等甜食或果汁等,有备无患。
2、带瓶水。运动后出汗意味着体液的丢失,与健康者相比,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容易受到影响。因此,无论是运动前、运动中还是运动后,适量饮水,对保持体内的水分都很重要,能预防血糖波动。白开水通常是最好的选择。如果锻炼时间比较长,可以选择一些含有碳水化合物的饮料,补充热量。
3、手表或秒表。糖尿病患者选择锻炼方式,运动强度不宜太大,选择低强度运动时,可以20—30分钟为一个运动单位,中等强度运动可持续10分钟,休息一会儿再继续。可戴上一块有秒针的手表,或备块秒表可以进行衡量。标准是运动后心率不超过170减去年龄的数值。应在刚结束运动时立即数脉搏,数15秒然后乘以4,或数10秒乘以6,便能得出每分钟的心跳次数。
3个步骤
热身、放松不能少
糖友锻炼除了运动本身外,热身和放松必不可少、非常重要。开始锻炼前要进行一次彻底的身体检查,包括血压、肾功能、眼睛、足部、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脏等。如果血糖过低,那么你就需要加餐。同时,运动前要进行身体的预热,并进行一些伸展运动。预热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运动如步行,使心脏和肌肉进入“工作状态”,之后就可以进行柔和的伸展运动,以使关节和肌肉变得有弹性。僵硬的关节和肌肉很容易受伤。
轻松、持久、稳定的锻炼可以为你赢得健康,否则,目标定得太高,或进行激烈的运动容易让你坚持不下去,甚至受到伤害。通常建议逐步提高运动量,例如开始你每次步行10分钟,等到第二周你就可以增加到15—20分钟,同时饮食、药物也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在结束锻炼时,要使身体逐渐地冷下来。逐渐地减慢运动,直到你的呼吸变正常为止,然后再进行一组伸展运动,热身后肌肉会更加容易伸展。
需要强调的是注意低血糖。如果在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锻炼当中或锻炼后特别容易出现低血糖。想要避免这一情况,要准备好紧急情况表或者急救卡片,以便发生意识不清楚时,救援人员好尽快联系家人和施以抢救,另外要备一块糖。
3大禁忌
血糖太高不宜运动
虽然锻炼身体的好处非常多,但对糖友而言,在下列三种情况下不宜进行持续的、较为剧烈的运动。
一、血糖控制很差的时候。过量的运动可能引起血糖波动幅度增大,甚至引起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外,运动前不宜打胰岛素。这是因为运动会加快身体对胰岛素的吸收,运动前打很可能出现低血糖。
二、并发症比较严重时。糖尿病患者出现较严重的大血管并发症后,应严格选择运动方式,并掌握好运动量,以免血压升高以及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以及下肢坏死的发生;糖尿病眼底病变较重时,视网膜微血管异常,通透性增加,过量运动可加重眼底病变,甚至引起眼底较大血管的破裂出血,影响病人的视力;糖尿病肾病较严重时,过量运动会使肾脏的血流量增多,增加尿蛋白的排量,加快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此类被人也不适于较剧烈的体育锻炼。
三、出现各种感染等情况时。如心或脑血管病变尚未稳定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恢复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