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测血压是测左手还是右手 【详解】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发布于:2020-03-25 13:33:19发布者:天晴网友

相信很多人都大概知道血压的测量方法,但你知道为什么经常测右上肢?哪些因素会造成血压测量值不准?

天晴健康网(注:不卖东西)数十款降压产品中最受好评的一款——尼亚人罗布麻茶,无副作用,适合长期服用。

月售3000盒,4盒为一周期,据患者反馈服用1-2个周期则会有所改善,长期服用可防止血压升高反复。

产自新疆罗布泊,确保天然无污染,是三高者健康长寿之选,评价。

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

首先,先复习下血压的正确测量方法:测量血压时,保持安静,坐在有靠背的座椅上,双腿自然下垂,上臂置于桌上,肱动脉与心脏位置平齐。将血压计袖带紧缚于被测者上臂,气囊中部对准肱动脉,袖带的松紧以恰能放进一个手指为宜。袖带下缘在肘弯上2~3厘米左右。

将听诊器膜面置于肘窝部肱动脉搏动,匀速充气至听不到脉搏搏动后,再打高20—30mmHg。松开气球上的放气旋钮,使气囊匀速缓慢放气(下降速率2~3毫米汞柱/秒),同时应水平注视汞柱凸面。水银柱在下降过程中,从听诊器中听到第一次肱动脉搏动声响(柯氏第一音)时汞柱凸面所示数值为收缩压;最终消失时(柯氏消失音)汞柱所示数值为舒张压。

测血压时,一般需重复测2次,取其平均值;如果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测量值相差大于5毫米汞柱,则再次进行测量,取3次平均值。重复测量血压时,应将气袖完全放气2~3分钟后再测。

为什么经常测右上肢血压?

在测量血压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很多人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医院经常只测右手?两侧测量数值不一样怎么办?

对于首次测血压的患者,应该分别测量左、右两侧上肢的血压。左、右两侧测得的血压数值会有不同,一般右上肢血压比左上肢高5-10毫米汞柱,这时候应该以较高一侧的读数为准。而且以后测量血压时应该取较高一侧进行测量。多数人是右侧血压略高于左侧,因此,诊室多测量右侧上肢血压。对于脑血管意外偏瘫病人,应在健侧上肢测量。因偏瘫肢体血管可能不正常,以致血压测量不准确。

注意,如果连续3次测量发现左、右上至测量值收缩压相差大于20mmHg或舒张压相差大于10mmHg,应进一步评估及排除锁骨下动脉疾病(粥样硬化或炎症)、主动脉瓣上狭窄、主动脉缩窄、上臂血管有畸形、血管炎等动脉疾病的可能。

如果听不到声音消失怎么办

一般情况下,肱动脉搏动声响消失是判定舒张压数值的标准,但在有些情况下水银柱即使到零位后心搏音也不会消失,这时应以肱动脉搏动声响变音时的数值为舒张压。这种情况常见于<12岁儿童、妊娠妇女、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高血压患者血压应该怎么测

对于初诊、血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每日早晚各测1次,最好在早上起床排尿后,服药前,晚上在临睡前,连续测量7天,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对少数无法连续测量7天者,至少连续测量3天,取后2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参考的依据。

对于血压达标且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可以每周测1天,早、晚各1次。

测量血压的“四定”

测量血压时,要做到1、定时间2、定体位3、定部位4、定血压计。测量的数值才有参考意义。

哪种血压计好

目前在医院仍多用台式水银血压计测量,这种测量是公认的血压测量金标准。但水银血压计需要专门的训练才能测量,而且汞污染问题日渐为人们所重视。

对于家庭血压测量,完全可以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联盟、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共同发布了《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2014年修订版)建议用电子血压计逐步取代水银血压计。

血压计认证的国际标准主要有欧洲高血压学会(ESH)国际标准、英国高血压学会(BHS)和美国仪器协会(AAMI)标准,我国推荐使用ESH标准。

血压计要校正吗?

推荐使用合格的水银血压计,动态血压计,电子血压计,血压计每半年校准一次。校正工作可以找厂家或医院的朋友帮忙来完成。

测量血压的注意事项

1、测血压前30分钟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排空膀胱,正式测量前应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2、测血压的姿势。一定要坐靠背椅(使背部有依靠,背部未支撑者舒张压可增加6mmHg)、裸露上臂(有支撑,无支撑可致血压升高达10%和心率增快)并与心脏处在同一水平、双腿接触地面(不交叉,双腿交叉可增加收缩压2-8mmHg)至少安静休息5分钟。

3、使用大小合适的袖带,袖带气囊至少应包裹80%上臂。大多数人的臂围25-35cm,应使用长35cm、宽12-13cm规格气囊的袖带;肥胖者或臂围大者应使用大规格袖带;儿童使用小规格袖带。

4、不能将听诊器塞袖带下,如果将听诊器胸件塞于袖带下测量,测得的血压值低于听诊器胸件不塞于袖带下的规范操作的测得值。

5、测量时不得讲话,谈话会使血压升高10—15mmHg。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