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怎样消除口臭 喝这个就好

发布于:2020-03-20 11:20:26发布者:天晴网友

口臭(俗称口气),是指从人们口中散发出来的臭味。口臭虽算不上什么大病,然而成因却较为复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口臭形成的根本原因缘起于人机体的免疫力降低,造成人体内脏功能失调,难以平衡和抑制产生异臭化合物气体的病原微生物。当大量繁殖的病原微生物达到相当的聚合量后,便会在人体内吸收分解营养时产生高浓度的异臭化合物气体,这种气体还会进入人的循环系统,甚至于原封不动地被血液输送到人的肺部、胃部,最后经口腔和鼻腔排出体外。

口臭的成因还缘于人体内的各种疾病,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所致。

胃肠道疾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许多人胃部幽门被螺杆菌感染后便会产生硫化物,导致口臭;

口腔疾病但凡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以及蛀牙、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人,因其口腔内极易滋生细菌,尤其是厌氧菌,在其分解过程中产生的硫化物会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形成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昏迷患者,以及支气管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肺囊肿等疾病均可能引发口臭;

长期便秘因人体内产生的有害废弃物不能及时排出,被人体再次吸收后会引发口臭以及腹胀、易怒、食欲减退等自体中毒症状;缘于心理压力过大,神经衰弱,尤其是唾液腺分泌的减少导致口腔干燥,使得厌氧菌滋生,从而发生口臭;

因长期服用镇静剂、降血压药、阿托品类药、利尿药,以及具有温补作用的中药,均能间接引发口臭的形成;

由于长期的减肥节食(或因病难以正常进食),中老年人的唾液腺功能性降低以及女性月经期间的内分泌紊乱导致的唾液分泌减少,均可引发口臭;

有些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少女,因卵巢功能发育不全,性激素水平较低时,口腔组织的免疫力会因此降低,极易感染病菌并生成口臭。

此外,有吸烟、饮酒等不良嗜好以及喜欢经常饮咖啡,吃葱、蒜等辛辣食物,或偏爱臭豆腐、臭鸡蛋等臭味食物的人,也极易发生口臭。

祖国传统中医理论认为:人们因肝火亢盛,胃肠蕴积湿邪热毒,心火上攻而浊气下行,邪结肠胃之处;及因胃阴受损而致津液不足,精气血受损则会使虚火郁热内结;脾虚气滞还会引起寒热互结,以及因气候、精神、饮食等综合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形成口臭。

口臭的成因虽然较为复杂,但实施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却并非繁复。口臭和其他疾病一样,也是预防胜过治疗。为此,口臭患者应力求做到——

十分注重自己的口腔卫生。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实行全口牙洁治,彻底清除口腔病灶。还可使用漱口液,于每天晨起、睡前和饭后认真刷牙漱口,或使用牙刷和刮舌器来清除舌苔。

对于因口腔、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等引发的口臭,应进行针对性的治疗。由于口臭多是因口腔或消化道感染厌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所致,患者可以服用替硝唑或是甲硝唑(服用时间不得超过7天);因胃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口臭,可遵医嘱服用针对性治疗的药物,还可以用中药佩兰10克,每次开水沏饮,治疗效果也很理想。

因烟酒致病的口臭患者须戒烟戒酒,饮食也要相对清淡,应避免吃生冷、有刺激性、有臭味及不易被消化的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多吃绿色果蔬和豆类食物。

中医理论认为,口臭属人的肠胃道有“热”,因而力主口臭患者尽量少吃助热的、温中散寒类食物,以消热类食物为宜。

口臭的食疗方有:

食用鲜菜叶汁取新鲜的青菜叶(萝卜叶、莴笋叶均可),洗净后再用凉开水冲一遍,晾干,然后切碎,用榨汁机取汁后再用纱布过滤。服用时可兑入少量凉开水,于每天早晚各饮1杯,2周后可明显见效。

生食莴笋(或莴笋叶)将莴笋切片,以少许盐拌一下,稍事片刻后倒掉盐汁,兑入优质酱油,淋上麻油后即可食之。

以净白蜂蜜30克,兑温开水,1次炖服。

以橘皮30克,洗净后水煎代茶饮。

在我国的民间乡里流传有很多治疗口臭的偏方验方,也颇为有效。

东北地区多流行用白酒漱口的方法,对于治疗因牙病引发的口臭十分有效。口臭患者可于每天临睡前将半杯(约150毫升)白酒加入半杯(也为150毫升左右)温开水,含漱两次,每次应在3分钟以上,使酒液在齿缝间停留,然后吐掉或咽下均可。午睡前也可照此来做。坚持半个月左右即能收到明显的治疗效果。需要提醒的是,肝脏不好的人不宜采用此方。

在我国南方还流行嚼花生祛口臭的偏方。这是缘于花生中含有多种天然芳香物质,气味清新自然,对祛口臭具有立竿见影之效。据《本草纲目》中记载“花生悦脾胃,调肠化痰,滋养补气,清咽止痒……”因此,口臭患者可每天少量、反复咀嚼花生一次。但是高脂血症患者、胆囊切除者、消化不良和跌打淤肿的患者,食用花生后会致病情加重,因而在除口臭时,应在咀嚼花生后吐掉为好。

专家提醒:患者若是长期口臭且伴有体重减轻、发热及关节酸痛等症状时,就须考虑其是否已患有全身性疾病。诸如,白血病、肝功能衰竭、癌症等等。如是老年患者有持续性口臭并伴有喉痛、咳嗽,乃至咳血,或上腹部隐痛、腹胀等症状时,须及时去医院看医生,以免延误诊治。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