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患者来说,治愈糖尿病是他们最大的心愿,但是在治疗糖尿病的道路上会存在很多的误区,大家提高意识增加重视程度。糖友们可千万别踩中糖尿病误区。那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糖尿病存在着那些防治上的误区呢?下面让小编为你解答。
糖尿病四大误区需当心
1、多吃含鹿茸的膏方
58岁的胡大妈患糖尿病10多年。最近一两个星期,胡大妈想买些补品进补,于是选择了含有鹿茸、海马以及红参等材料的膏方,按说明一日两顿。谁知,进补了几次后,竟发现身体抱恙,到医院一检查竟然虚火更加旺盛,“罪魁祸首”就是膏方。
事实上,阴虚体质不适合温阳性材料进补。专家表示,药店里很多膏方等滋补品都是以温阳为主,比如鹿茸、海马和红参。而患者大多是阴虚体质,与此类膏方“相冲”。糖尿病人进补应该食补和药补相结合,具体应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进补。膏方还应“一人一方”,因人体质效果不同。需注意的是,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波动、存在急性并发症、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建议慎服膏方。服药期间如遇感冒发热,伤食吐泻,须暂停食用。膏方中用糖量要严格控制,可用木糖醇等甜味剂代替蔗糖。
2、长期服药降糖可高枕无忧
老城区73岁的张奶奶也被糖尿病困扰了数十年。“糖尿病就意味着血糖高了,多服降糖药会有效果。”带着这样的想法,张奶奶一日三顿服食降糖药,有时还自作主张加大药量。最近,她到医院检查发现,虽然血糖得到了控制,但血压有所升高,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而诱发该病症的一大因素就是频繁服食降糖药。
事实上,片面降糖会引起并发症。很多中老年人都会采取张奶奶这样的做法,以为只要降糖,就能一劳永逸。这样的想法非常片面。血糖指标在人体内的变化,一天内的不同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传统的降糖药不可能保证血糖在一个时间段内保持稳定。“糖友们”片面降糖,会造成血糖浓度大起大落。而大起大落会破坏人体体液环境稳定,反而给血管造成很大压力,导致血管硬化、血脂升高等心脑血管疾病。专家建议,“糖友们”每月需检查一次血糖,还要控制血脂和血压。
3、尿常规正常就没有肾病
很多糖尿病患者误以为,尿常规正常就没事了,糖尿病肾病早期尿常规可以完全正常,只有微量蛋白尿,需做尿微量蛋白检查。一旦尿常规中出现持续的蛋白尿,说明已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此时进行治疗已经很难逆转了。
4、不关注血压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很多患者往往只注意血糖,不关心血压,常单纯靠“头晕、头胀”等自觉症状判断血压。其实许多患者耐受了长期的高血压,并没有明显症状。权威研究表明,严格控制血压可使发生糖尿病肾病危险性降低29%,死亡率下降32%,降压所带来的益处远远超过了降糖。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目标130/80mmHg,如患者尿蛋白每天超过1克,则最好降至125/75mmHg。
糖尿病应该如何治疗?
糖尿病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多种并发症的疾病。但是多数的患者对于这一疾病的治疗方法不是很了解。那么这一疾病的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糖尿病患者的几种基本治疗方法,供大家参考。
心情调节法:情绪起伏可影响糖尿病病情,患者保持积极健康的情绪,抑制恐惧郁闷等不良情绪,便可有效缓解糖尿病。因此糖尿病患者可多听轻松慢节奏地音乐,舒缓情绪,放松肌肉,巩固降糖的效果。患者亦可参加一些娱乐活动,缓解生活压力,远离高血糖。
定期检查:当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指数超出正常范围时,患者就需要定期检查血糖,一般3个小时检查一次。若血糖居高不下,那么就需要住院治疗,直至血糖回落至正常水平。
运动锻炼:患者每天运动半小时,便可以抑制血糖增高,从而减少用药量,甚至无需用药。但是该病的治疗绝非简单的运动与饮食,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与治疗下才可成效卓著。因此专家建议:该病患者可适当增加锻炼时间,改善血糖,从而缓解病情。
增加药物服用量:糖尿病患者可通过运动,增加新陈代谢,缓解血糖问题,亦可通过饮食疗养,缓解病症。但是这些方法的效果微乎其微,长期保持,才会有所成效,因此患者就需要调整药物量,来强制性缓解血糖病症。专家强调:糖尿病患者主要依靠医生的药物治疗,食疗与运动等属于辅助疗法,切勿主次不分,延误病情。
饮食量少:据专家研究发现:该类患者食用少量食物,少吃零食,多吃含糖量少的食物,可以有效缓解病情。若糖尿病患者的体重减轻10%,便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情,因此少吃少食也是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
重视小病症:很多患者对于日常感冒、发烧,伤口感染等问题不以为意,其实这是不明智之举。据专家研究发现:感冒,发烧以及身体感染等症状,会刺激肾上腺素分泌更多粘液,从而导致血糖攀升。人体都有排毒功能,感冒感染等病毒侵入人体时,人体的排毒系统会自然而然的抵御病毒入侵,开启免疫保护。然而人体的排毒系统对于糖尿病患者确是有诸多不利的,因此患者若出现感冒炎症等小病症,也要及时治疗,服用相应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