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心肌缺血对胎儿的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所以孕妇在孕期的时候当然也要注重调理心肌缺血的问题,听从医生的建议,明确病因之后采取科学的治疗方案,注重治疗多休息。孕妇心肌缺血怎么办才好?请看下面详细的介绍。
⊥1110⊥心肌缺血饮食注意事项
(1)可以随意进食的食物
①各种谷类,尤其是粗粮。
②豆类制品。
③蔬菜,如洋葱、大蒜、金花菜、绿豆芽、扁豆等。
④菌藻类,如香菇、木耳、海带、紫菜等。
⑤各种瓜类、水果及茶叶。
(2)适当进食的食物
①瘦肉,包括瘦的猪肉、牛肉和家禽肉(去皮)。
②鱼类,包括多数河鱼和海鱼。
③植物油,包括豆油、玉米油、香油、花生油、鱼油、橄榄油。
④奶类,包括去脂乳及其制品。
⑤鸡蛋,包括蛋清、全蛋(每周2~3个)。
(3)少食或忌食食物
过多的食物,尤其是高脂肪食物,特别难以消化,可大大加重心脏负担,使腹部胀气,膈肌位置升高,从而限制心脏的正常收缩和舒张。另外又由于消化食物的需要,全身血液较多地集中在胃肠道使塞状动脉供血更为不足,从而加重了心肌缺血缺氧。甚至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进而危及生命。倘若晚餐过饱危害更大。因为人入睡后血液的流速较慢,进食过饱,血液中的血脂大大增加,使之沉积在血管壁上,从而影响血管弹性,导致动脉硬化,因此,冠心病人忌过量饮食。
①动物脂肪,如猪油、黄油、羊油、鸡油等。
②肥肉,包括猪、牛、羊等肥肉。
③脑、骨髓、内脏、蛋黄、鱼子。
④软体动物及贝壳类动物。
⑤糖、酒、烟、巧克力等。
2孕妇心肌缺血怎么办才好
1、俗话说,母子连心。在成长为独立个体后的我们依旧会依赖妈妈,因为妈妈是避风的港湾。其实,从我们落在母亲肚子里的时候,我们的命运就已经和母亲牵连着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孕期,准妈妈的健康状况牵动着宝宝的每一个神经,心肌缺血不仅影响孕妇健康,同时也不利于宝宝的正常发育。
2、心肌缺血是冠心病的一种,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不正常,不能支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很多准妈妈都存在心肌缺血的症状,有的是之前本来就有的,这一类人虽然不影响怀孕,但会增加孕期的风险性;而另一类则是在怀孕之后才患上,两者都会对孕妇和宝宝造成不良影响。
3、孕期引发心肌缺血的原因
孕期诱发心肌缺血的原因有很多,一般情况下属于怀孕期间心脏负担加重而导致孕早期出现的心肌缺血,但并不排除孕妇患有妊高症、动脉粥样硬化、血管不通畅以及病毒引发的感染性心肌缺血。此外重度贫血也会导致心肌损伤,进而造成心肌缺血。因而,孕妇在出现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引发心肌缺血的具体原因,方便对症下药。
4、孕期心肌缺血有哪些风险
很多孕妇在做早期产检时也会查出心肌缺血,但她自身并没有感觉到异样。在孕早期,轻度心肌缺血确实很难被发现,随着孕晚期的到来,孕妇心脏功能代偿压力增大,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心慌气短甚至肢体肿胀症状,严重者危及生命。
对孕妇而言,孕晚期出现心慌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加速心力损伤,引发心衰;如果选择顺产,顺产造成的疼痛刺激及力量需要也会加重心脏负担,威胁准妈妈生命。
对胎儿而言,随着胎儿的增长,需氧量也会增加,准妈妈心脏负担必然加重,相应的可能导致胎儿供供氧不足,特别是孕晚期,不利于胎儿的成长与发育。
5、心肌缺血孕妇如何做好保健
医生建议,对于已有心肌缺血的患者而言,最好先进行产前评估或者医治好心肌缺血在进行孕育计划。而对于怀孕后发现的患者,首先要及早发现病症。其次,一定要明确病因,方便进行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对症下药。另外,相比正常孕妇,心肌缺血孕妇需要更加频繁的进行产前检查,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即可。必要时,可以随身携带吸氧器,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3心肌缺血的诊断
一、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检查
为尽早发现心肌缺血,40岁以上的人应定期进行相关体检,了解有无冠心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如血脂、血压、血糖、颈部血管超声、心脏超声、心电图等检查。
二、受负荷试验检查
若属于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就要请医生询问,是否具备典型的冠心病症状,决定是否需要接受负荷试验,如活动平板心电图、腺苷负荷心脏超声心动图以及冠脉多排CT。
三、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通过无创检查的评价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采用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来确诊,以明确冠脉病变的程度及范围。
4治疗心肌缺血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1?硝酸甘油:可降低心肌缺血患者的心肌耗氧量,硝酸甘油具有舒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室充盈压和容积,降低前负荷,降低心室壁张力的作用,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释放内源性物质对心肌细胞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2、呱克昔林: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游离脂肪酸生成的功效,能增加缺血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维持缺血心肌能力供应。它通过抑制肉碱棕榈酰转移酶,抑制了线粒体对脂肪酸的摄取,将能量代谢的底物由脂肪酸转移为葡萄糖,从而改善了心肌缺血。
3?曲美他嗪:曲美他嗪可以减少心肌缺血发病的频率,增加心肌代谢的次数,在发挥疗效的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严重心肌缺血时,曲美他嗪减少了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同时伴有糖氧化速率增加。
4、硝酸酯类:如消心痛、硝酸甘油和单硝酸异山梨酯。剂型包括片剂、针剂、贴膜和喷雾剂等。硝酸酯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是降低前、后负荷及耗氧量;改变心肌血流重新分布,有利于缺血区的灌注。但这类药可迅速发生耐药性,停药后可逆转。
5、钙拮抗剂:如心痛定、合心爽、异搏定和氨氯地平等。钙拮抗剂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直接对缺血心肌有保护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肌工作效率;增加缺血区心肌供血;促进内源性一氧化氮的产生与释放。这类药物没有耐药性,可反射性增快心率,有的药物有轻度负性肌力作用。
6、β受体阻滞剂:这类药物抗心肌缺血的机制包括阻滞β受体,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缺血区供血;改善心肌代谢。但β受体阻滞剂可扩大心腔容积、延长射血时间而增加氧耗。服用这类药时,不可骤停,否则有反跳现象。应注意其较强的负性肌力作用。
5引发心肌缺血的主要病因是什么
1?冠状动脉狭窄:
临床显示,引起心肌缺血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冠状动脉(偶见肺动脉)狭窄。而冠状动脉狭窄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脏病就是大家常说的冠心病。所以,冠心病是心肌缺血的“罪魁祸首”。
2?左室功能衰竭:
前负荷增加为左室功能衰竭的一项重要生理病理改变,心排出量降低,心瓣膜病、血粘度变化、心脏氧需求量增加,这些可引起左室衰竭而导致心脏心肌缺血。心肌本身病变也会使心脏供血减少。
3?血压降低:
血压的降低还会损害舒张功能。收缩不良和舒张不良结合起来,易导致心室充盈压降低,引起肺充血。有效血容量不足,是由复杂的药物原因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所致。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停止收缩,还引起物质代谢紊乱和心肌电活动失常。
4、糖尿病: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葡萄糖耐量不良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是心肌缺血的一个独立的强的易患因子。糖尿病作为心肌缺血的危险因素对两性来说,男性具有较强的发病危险,但经校正年龄和其他危险因素后,女性糖尿病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病危险明显高于男性,甚至有报道,糖尿病是女性心肌缺血的独立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