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分为阳黄褐阴黄两大类,由于人体质不同,湿从热化为阳黄,湿从寒化则为阴黄,热毒夹湿则为急黄,本病初起,多发热恶寒,食欲缺乏,或恶心呕吐,乏力,小便深黄,黄疸先从目黄,渐而周身皮肤发黄,可兼有皮肤瘙痒等。
阳黄艾灸部位
阳黄为湿从热化,多属急性,其症状表现为初起或有寒热,面目皮肤黄色鲜明,伴随口干口苦,胸闷泛恶,腹满便秘,小便浓赤,舌质红苔黄腻等症,多见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钩端螺旋体等症,若热毒化火内陷营血,心包,可出现高热神昏,发斑出血等急黄重症。
治则:清热解毒,利湿。
艾灸取穴:主穴取至阳,阴陵泉,阳陵泉,胆俞,太冲。呕吐加灸内关。
施灸方法
1.艾炷无瘢痕灸:每次选3-5穴,施灸穴位上涂敷少许凡士林油,选用中小艾炷,穴下产生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2.灯火灼灸:每次选2-4穴,采用灯火灼灸法,每次各灼灸1下,每日灸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阴黄艾灸部位
阴黄由寒湿所致,起病缓,病程长,黄色晦暗如烟熏,脘闷腹胀,畏寒神疲,食欲下降,口淡不渴,大便溏薄,舌淡白,苔白腻,脉濡缓或沉迟,一般病情缠绵,不易速愈。
治则:温化寒湿 退黄。
艾灸取穴:主穴取脾俞,中脘,三阴交,胆俞;神疲乏力加灸命门,关元。
施灸方法:
1.温和灸(或回旋灸):点燃艾条后,悬灸于穴位之上,艾火距离皮肤2-3cm进行熏烤,火力温和缓慢透入皮下,每穴灸10-15分钟,至皮肤稍起红晕即可,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2.艾炷无瘢痕灸:施灸穴位涂凡士林油,选用中小艾炷,穴下产生刺激感时清除艾炷,一般连续灸3-5壮,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各穴依次施灸,每日1次,10天为一个疗程。。
3.灯火灼灸:每次选2-5穴,采用明灯爆灸法,每次各灼灸1下,每日灸1次,10次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