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和形象思维的有效建立
1. 直观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概念和对比
一个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例子
首先给你们一个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目:小明和小青去买一样的作业本,小明给了15块,小青给了21块,小青比小明多买2本,他们每人买了几本?【5和7】
谁说说怎样算的给大家听?【21-15=6,6/2=3,15/3=5,21/3=7】好的,你们用的差异法。
(上面的)题目是(考考你们的)抽象思维,还有一种计算方法,就是X和Y。你们(刚才的回答)用的是形象思维,(使用)X和Y(的人)是抽象解决抽象。
我用这个题目(是用来)解释各种思维。如果孩子没有生活经验,看到这个题目就没有能力理解。“理解”就是在大脑里想象抽象文字描述的情景(题目)。所以有丰富形象思维的经验,就对理解抽象符号有帮助。会用差异法回答题目的孩子,不一定理解这个题目。
我们要孩子首先理解,然后再教孩子一些有效的方法,例如乘法表。但是很可怜的小学生,很多都是死记方法破题,但完全不理解,毕业后就是“高分低能”。
问5.1:直观经验和一手经验,是一回事吗?
答:是
问5.2:直观思维,我在陈帼眉的书里没找到?
答:这个不是我独创的,她们叫具体形象思维,我把这个分开。严格来说,她们正确,因为有具体经验就一定产生形象思维。我分开来表述就容易明白。
抽象思维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抽象思维简单说就是概括能力。但是有一件事情非常重要:5/6岁抽象思维才开始萌芽,之前是没有这个器官的(海马体)。
所以3岁更多是直观形象思维,(而且幼儿的)形象思维之间还不能够互换。(无论如何,)抽象思维必须建立在直观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没有办法只学习抽象思维的。(所以)幼儿教育不是以教育抽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和抽象符号是两个概念,不要混淆。先说抽象符号。文字,数字都属于抽象符号,要注意的是,当孩子刚刚接触这些符号时,对孩子来说,这些都是直观的,例如:“三”就是三横。必须有大量的经验,孩子对“三”有想法以后,再接触到“三”,孩子能够在大脑里跑出想法(形象思维),而跑出多少想法,则决定了孩子用“三”这个符号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抽象符号,可以从小以直观的模式接触,例如:在生活里认字,认数字。当然可以上课来教,但是引起的其它弊端就得不偿失,例如,局限孩子的扩散思维发展。
2.提高孩子思维能力的方法--丰富和整合
STEP1 丰富孩子的直观经验
既然大家都同认同建立形象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我们就先说说如何提高形象思维建立的能力。
形象思维源自直观经验,所以丰富孩子的直观经验就很重要,(让孩子在)做中学,动手(其实是所有感官)体验。如:
1) 为孩子创造直接经验机会,例如:钥匙开门,做家务,买东西,计划去活动;
2) 引导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对信息敏感,这个在上两次讲过;
3) 为孩子整合经验,这是建立形象思维的关键步骤
(以上也是三游游戏法所依据的科学原理)
同样两个人,假设都有一样的经验,但是建立的形象思维可能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就是整合直观经验能力不同。我举个例子:
两个妈妈对孩子每天画画的评价:1. 很好,很棒;2. 妈妈看到你用了很多红色,想表达什么?是很热吗?还是……一年以后,两个孩子的形象思维有没有不一样?都是天天画画,两个孩子整合经验的习惯有没有不一样?【当然不一样了】
STEP2 整合经验
描述性表扬是整合经验的一个有效方法。整合经验,就是(要在)思维之间的互换。
整合经验可以是用抽象语言,勾起孩子的形象思维,利用这个去整合孩子的直观经验。还可以利用抽象思维去勾起形象思维来整合形象思维。
举个例子,怎么提高孩子的数学学习能力?
我们在生活里丰富孩子的直观经验,然后整合直观经验,跟着就利用假设性问题(抽象思维勾起孩子形象思维的变化),于是形象思维之间就产生新的整合。所以假设性问题非常重要,可以帮助培养孩子形象思维的互换和发展。
幼儿期就是培养孩子这种(指形象思维的互换和发展)习惯,也就是为什么不要分科教学,要用任务式的教学。因为分科就分割了领域之间的联系,而事实上,万事万物都是有关系的。任何一件事情,让孩子在多种理解的基础上消化,然后才存起来,不断重复拿出来用,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问5.3:什么是任务式教学?任务式教学=主题课程吗?
答:是的。任务教学就是孩子要完成一件任务的教学,方案教学(project approach)。但是现在大部分主题教学都偏离了,变成单元教学。
问5.4:形象思维的互换和发展,与project approach有什么联系?
答:因为“project approach”是要求孩子完成一个任务,于是孩子需要用综合能力去解决,打破了领域之间的界线,领域之间的形象思维就可以产生关系。
问5.5:示范班的孩子是不是这样学习的?
答:是的,上学期2.5岁孩子就要承担任务。
STEP3 在整合经验的基础上建立形象思维
直观的整合:孩子有直观经验,家长就引领孩子整合这个经验。经验可以是画画、多芬积木的作品、做家务的经验等等。而家长整合的方法是,描述性表扬。
加强形象思维整合能力的秘诀就是对比,具体包括:直观和直观的对比、直观和形象的对比等等。
再出一个考试题:
一个3.5岁的孩子画了一朵花,怎样说才是“直观和直观对比”,怎样才是“直观和形象对比”?【众家长回答略】
我来说,如果问:你画的这朵花和现在我们桌子上的花有什么不同?(直观)如果问:你的花和我们上次去公园看到的花有什么不同?(形象)
细心想想,这两句对孩子的思维产生什么不一样的训练?第一个问题就是直观对比后再产生丰富的形象,第二个就是直观和孩子原来形象的对比后再丰富原来的形象思维(当然也建立新的)。
相比没有这一个提问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提高就不一样。你们现在应该感觉到整合的重要性了吧?所以看老师水平高低,其中一个能力就是引领孩子思考的能力,家长也一样。
除了直观以外,还可以形象和形象对比,包括:讲故事,聊天等。
STEP4 丰富形象思维的经验以后就对理解抽象符号有帮助
有位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的妈妈提到,孩子一次数学测试中有这么一道题,第一排画的三个三角形,第二排画的是七个正方形,题目要求一、正方形比三角形多几个?(答:4,正确)二、请根据图形列算式。(正确答案:7-3=4,但是孩子列成7-4=3,老师判为错)。家长回家看到卷子以后,给孩子辅导了半个小时,孩子一直不明白。
这里面的问题就出在,孩子没有建立对抽象符号的形象化理解。(请各位家长自己去体会是不是这样。)
3.三种思维能力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三种思维能力跟孩子将来的学习好坏,有什么关系,我还是举例说明:如果我们同时去学习武功,老师教我们,现在想象双手抱一个肥皂球……谁做得好?
形象思维能力强的就可以立即做出来,而形象思维能力差的人,听懂了,但是做不出来,这就是区别。
问5.6:示范班是不是不取消教材,并以丰富孩子的直观、形象思维为主,所以等孩子上小学以后,就能明显地看出不同了?
答:是的。其实所有教育家都知道的,只是到了幼儿园就不一样。大部分专家都可以做到(指什么都不用管,只管教学),只是没有人愿意做(太辛苦,而且回报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