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25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京津冀蓝皮书》,就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北京城市功能疏解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应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外迁,保持中心城区房价适当高位,增加中心城区的生活和办公成本。”《京津冀蓝皮书》作出上述表述。除了对房价的相关表述,2014年《京津冀蓝皮书》主要内容是什么?
看来指望房价暴跌的人只能是痴心妄想了。在谈到房价时,用“妄想”这个极度憎恶的词,来回应期盼房价合理回归的广大普通民众,可见其对底层民众是何等的蔑视,因为人大凡在说“妄想”一词时,总是伴之以咬牙切齿的憎恶表情。房价暴跌为什么会是妄想?
房价暴跌是妄想!从国际上看,房价大幅下跌与城镇化率有关。当一个国家城镇化率超过60%时,房价大幅下跌就可能发生。美国房价波动时城镇化率超过70%;日本房产泡沫破灭是因为城镇化率超过67%;欧洲出现这种情况也是城镇化率超过65%。现在就中国城镇化率来看,离楼市崩溃点还很远。
蓝皮书指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发展的组接阶段,存在超大城市高度集聚、中小城市吸纳力不足,行政强势、市场弱势等突出问题。
未来应重点促进城市间交融与融合。促进京津冀城市群空间优化与质量提升,应以谱写京津“双城记”为突破口,打造世界级城市群。
城镇化 京津独大 周边发展不均
蓝皮书指出,城镇化进程中城镇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群逐渐形成,并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目前我国正形成23个城市群,其中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三大城市群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主要平台。
京津冀城市群,是以北京和天津为核心,包括河北省全域的大都市地区。
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人口比例不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更是呈现明显加速的态势。
2012年,京津冀城市群城镇人口比例达58.93%,高于全国52.57%的平均水平。其中,北京和天津已进入高级城镇化阶段,城镇人口比例分别为86.20%和81.55%,超过世界较发达地区人口城市化平均水平。而同年河北省的城镇人口比率只有46.80%,尚在城市化中期阶段,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镇化发展不平衡。
首都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祝尔娟分析称,京津冀地区超大城市人口过于集中,其他等级城市人口规模偏小,人口规模呈“倒金字塔”型。
不仅人口规模分布差异过大,而且经济实力与经济结构也相差悬殊,反映了京津冀城市群中心城市集聚力强而承载力弱,中小城市吸纳能力弱而承载能力尚有潜力,这种不合理的城镇体系结构,最终会导致区域发展缺乏支撑力。
因此需要从较低规模等级的城市中培育和发展出新的更高等级的城市,以提高城市体系对区域经济的推动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经济 城市“双核” GDP占比过半
蓝皮书称,北京和天津不仅在地理位置上处于京津冀城市群的中心地带,而且在城市空间结构中也处于核心位置,京津的经济实力和两市之间的经济联系量一直远大于其他城市,是决定和影响整个区域的增长重心和经济中枢。
从经济实力来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两市地区生产总值之和占整个京津冀城市群的53.7%。
从经济区位度来看,从2000年到2010年,北京和天津的经济区位度都有较高上升,且远远高于其他城市,与北京、天津相邻的廊坊、承德和唐山的经济区位度也有所上升,而距离北京、天津较远的城市(如石家庄、邢台、邯郸)的经济区位度却在近几年有所下降,反映了北京和天津两市的极化效应依然明显,区域内不平衡性还在加剧。
从人均GDP来看,2012年北京和天津人均GDP分别达到14027.13美元和15129.04美元,而河北省人均GDP仅为5838.95美元,不仅远远低于京津两市,甚至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6094美元)。河北省的城市规模及其经济实力,与京津两市之间存在如此之大的差距,反映了京津冀城市群“双核”格局显著,内部发展不平衡。
区域发展 刚刚“破界” 正在组接尚未融合
目前,国内对城市群演化阶段的划分主要采用起步(雏形)、发展(发育)、成熟(稳定)等产业周期的划分方法。
蓝皮书将城市群演化阶段划分为:破界、组接、交融、融合四个阶段。各阶段在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基础设施以及经济紧密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不同特征。
通过对京津冀城市群经济联系强度与城市流的分析认为,京津冀城市群目前处于城市群发展的组接阶段,如城市间出现“点轴”结构;产业结构差异化趋势增强;连接城市间的“主动脉”(城铁、高速公路、光纤等)设施形成;经济的紧密度增强,区域的人流、物流增强。
但区域内京津两市联系较为紧密,而与其他城市联系相对松散;京津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仍大于扩散效应,城市间经济差距仍然较大;京津冀三地经济自成体系,尚未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一体化发展的共赢格局。
蓝皮书称,未来京津冀城市群的发展方向是促进城市间的交融与融合。
在城市的空间结构方面,应促进由“单核”(或“双核”)结构向“多核”结构转化,由“圈层”结构向“网格”结构转化;淡化城际边界,促进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北京 功能疏解 鼓励行政机构向新城迁移
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博士、副研究员李彦军表示,北京中心城区的人口疏解应从城市功能疏解入手,采取措施鼓励行政机构、事业单位向新城迁移。而对于在中心城区的行政机构和医院、学校、科研等事业单位则采取适当限制发展的措施,如限制医院在中心城市改建扩建、限制学校扩大招生规模等。
李彦军建议,政府从城市长远发展利益出发,在重视新城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提高生活便利程度的同时,应本着同城同价的原则对新城区居民收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交通市政设施的服务费用,并在适当的时候,对新城各种服务的费用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以降低郊区生活的成本。
除了行政手段,政府还可以采用收费等经济措施,来控制中心城区的人口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