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植物一般是外来品种,本来一些多肉植物在它们的原产地确实是很好养活的,但是到了中国总有点水土不服,比如夏天太热,或者冬天太冷,夏天要拉遮阳网,少浇水,冬天低于5℃要拿进室内……说好的“懒人植物”呢!
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多肉植物瓦松,因为最喜欢长在老房子的屋顶上,所以叫瓦松,瓦松好养活吗?
瓦松是景天科,瓦松属的植物。它经常长在瓦片之间的缝里。中国各地的老房子屋顶上,常常长满了瓦松。它们的叶片肉质而细长,像是松针,古人心说:“这玩意看着像瓦上的肉质小松树,就叫它瓦松吧。”
瓦松,别名瓦花、瓦塔、向天草、天王铁塔草,生于屋顶瓦间、干旱山坡或石缝中,产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及华中、华东部分省区。瓦松叶肉质,短棒状,聚集呈莲座状,圆锥花序塔形,花小,淡粉色,花瓣5枚。瓦松全株可入药,有止血、活血、敛疮之效。
“昨叶何草”今日松
所谓的“瓦花”即是瓦松了,因生于屋顶瓦砾之间,形似莲花,故有“瓦花”之名。又因植株形如松果,作层叠之态,乃名瓦松。入秋时植株如塔状拱起,民间又称此草为向天草、天王铁塔草。瓦松原为二年生植物,这对于古人而言,实在颇难以理解。——瓦松初生第一年,仅有数枚叶片聚集,似莲花,似松果,却不会如塔状拱起,不会开花结实,此刻的瓦松被称为“昨叶何草”。待到第二年,“昨叶何草”凋亡之处方才生出所谓的“瓦松”,至深秋挺立如塔,开淡粉色小花,花后生出果实种子,整个植株即死,再不复生。起初古人将“昨叶何草”与瓦松当作两种不同植物,至唐宋时,方才渐渐知晓此二者相互变换的奥妙所在。
花败即死,可谓薄命,寻瓦而居,堪称粗鄙,然而这些特性,却被古时的文人士大夫们所欣赏。唐朝文人崔融作有《瓦松赋》,其中赞道:“进不必媚,居不求利,芳不为人,生不因地。”无需谄媚攀附,摇尾乞怜,不因出身卑微而怨天尤人,这才是瓦松最值得赞颂的品性。
秋来萧索 多汁愈疮
然而古时的民间寻常人家却不喜爱瓦松,倘使勤于清理修缮,定要时常将屋顶的瓦松拔除一空。若逢着破败村镇,断壁残垣,少有烟火人迹,往往可见瓦松繁茂,故而诗文之中,也常用瓦松比喻破败衰落。更兼瓦松开花之时正值深秋,落叶凋尽,寒雨飘零,于是瓦松又添了一份萧索之气。“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张耒,一年之中官职数次变迁,终不如意,乃于岁末作诗言道:“别来秋苦雨,但觉瓦松长。”
因着瓦松枝叶皆肥厚多汁,愈疮颇具奇效,古时医家以此医治唇裂生疮、烧伤等症,亦可治疗牙龈肿痛。此法传承至今,瓦松提取物被用作治疗口腔溃疡或胃溃疡等病症。如今,由于栽种、玩赏多肉植物之风盛行,作为我国本土的原生多肉植物,瓦松及其近亲均受人追捧,总算从卑微、萧索之草,摇身变作了园艺新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