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杨武之之所以要来见杜聿明,实际上是要通过他们的作用,一起将杨振宁引回中国,“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杜聿明则担忧,这种做法,相当于“挖台湾的墙脚”,使得他“难以为人”。而且他的妻儿都在台湾或美国,这种做法或将他们置身不安全的境地。
文强回忆,杜聿明说完这段话后,“几乎要掉下眼泪而擦拭起来”。这说明,杜聿明确实感到很为难。
文强一时无法回答,回去找廖耀湘、庞镜塘商量研究,最后告诉杜聿明:“争取杨博士为建设祖国、造福于6亿人民以至于子孙万代,又有什么不好呢?挖墙脚只要挖得有理,就应该下决心去挖。”至于杜聿明妻儿的安全问题,文强等人表示,这个问题很重要,所以,更要“争取他们回到祖国人民的怀抱,这才是最可靠的生活出路和远大的前程”。
听了文强等人的话后,杜聿明豁然开朗。过了几天,杨武之再来见杜聿明,他就已经完全没了思想上的顾虑,高高兴兴地与亲家见面了。
后来,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杜聿明还给女婿杨振宁写了一封言简意赅的祝贺信:“亲爱的宁婿:我祝贺你获得诺贝奖金。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杜聿明即草”
杜聿明很快收到了杨振宁的复信,末句是:“我非常感谢您对我的关怀!”还送上一块最新式的原子表。
杜聿明的女婿钱学森
杜聿明,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杜聿明出身于黄埔军校,后在国民革命军机械化部队任职,历任第二百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五军军长,率部参加桂南会战,取得昆仑关大捷。1949年1月9日在徐蚌会战中全军覆没,于河南省商丘市永城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俘。1959年12月4日,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赦释放。1981年5月7日病逝于北京。
杜聿明与他的共产党党员妻子曹秀清育有三子三女。
大女儿:杜致礼,青少年时期适逢抗日战争,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附中。1947年赴美深造,入纽约圣文森学院攻读英国文学。1952年返回台湾,在花莲中学当了一名英文教员。之后,移居美国随丈夫—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家,是最早的两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和华人诺贝尔奖得主之一)生活在一起。2003年10月,因病去世。
二女儿:杜致义,资料不详,女婿是徐炳森。
三女儿:杜致廉,现居台湾。作为昆仑关战役抗战将领后代代表,应邀出席2009年12月在南宁举办的“纪念昆仑关大捷70周年”系列活动。
长子:杜致仁,1956年去美国哈佛大学读书,由于家庭无力资助,不得不向台湾银行贷款。尚有一年,就可毕业,银行却终止贷款,杜致仁向母亲写信,说再有三千美元就可以毕业,曹秀清只好硬着皮头去向蒋介石写了借贷3000美元的报告,可是蒋介石签示只准借给1000美元,并且分两年支付。曹秀清将到手的500美元寄给儿子,长子接到支票,大失所望,竟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而自尽了。
次子:杜致勇,居台湾。
三子:杜致严,居台湾。
杜聿明的子女几乎没有太多的资料可以查到。除去大女儿杜致礼因为是杨振宁的夫人而出名之外,其他都没有什么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