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今日看点>正文

一个人聪不聪明看10点(5)

网易
2020-10-08 13:19:26

比奈和西蒙发现,发育正常的孩子在2岁时就能完成头几个基本题目。孩子们无论年龄大小,如果智力特别迟钝,均无法完成这几个基本题目,由此可以确认他们为白痴。

再接下来的几个题目难度逐渐加大,孩子们须报出几个不同的身体器官名称,用功能定义诸如“叉子”、“马”、“妈妈”等日常生活用词,还须复述测试者说出的数字或简单句子。5岁左右的孩子即可完成这些题目。无论年龄大小,智力迟钝的所能完成的测试,最多就到此为止了。

最后一组问题是按照5岁至11岁孩子的能力设计的,难度当然就大多了,也抽象了许多。例如,测试者会要求孩子描述不同物体之间的区别,譬如说纸和纸板的区别,还要凭记忆画出图案。

比奈-西蒙量表问世之后,立刻传到世界各地,心理测量领域的专家们也不断对它进行修订,其中最有名的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推孟教授1916年修订的斯坦福-比奈量表,其最大的改变是采用了智商的观念。就是用儿童的心理年龄除以实足年龄所得到的“心理商数”来表示聪明程度,推孟在修订比奈-西蒙量表时将其改称为“智商”,从此,智商这个词就在全世界普及开来。

目标针对移民和士兵

智商测试曾引入公共政策

在美国发生的两件事,让智商测试引入了公共政策,既引起了巨大的社会关注,也引发了强烈的社会争议。

在罗伯特·格雷戈里所著的《心理测量——历史、原理及应用》一书中讲到,20世纪早期,美国民间对于弱智人群和移民有着越来越深的成见:大家都存在着一种共识,很多的社会问题都是由弱智的人造成的。他们在人群中已经达到了惊人的比例,同时降低了整个国家的基本素质,而且他们的比例还可能进一步增加,由于来自南欧和东欧的不受欢迎的新移民大量涌入,使得弱智人群的比例大大增加了。

美国心理学家亨利·戈达德发现了比奈的测试套题,并把它带回美国大力宣扬,也使自己获得了很高的社会知名度。1910年,戈达德接受了移民专员的邀请,带自己的助手对每天刚刚到达美国的移民进行测试。那些在头等舱或者二等舱的移民,只需在船上进行一个例行公事的询问就可以了,但那些在三等舱和底舱的乘客则需要到专门的地方接受严格的检查和询问。没有通过检查的移民将会被驱逐出境。

测验使用的是用英语翻译过来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加上语言不通,那些底层劳动者面临这样的测试结果会如何,其实是可想而知的。戈达德和他的助手发现,83%的犹太人、80%的匈牙利人、79%的意大利人以及87%的俄国人都是弱智,也就是在比奈-西蒙的量表中所测得的智力年龄小于12岁!

正如罗伯特·格雷戈所说,心理测验在历史上曾经的滥用应带给我们启示,我们应该需要时刻警惕着,无私的“科学”也可能会被有害的社会意识形态所利用。

心理测验在20世纪初的美国,还有另一次大规模应用的机会,那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需要,美国不得不从适龄青年中选拔大量的士兵和军官,并把他们安置到合适的岗位上。那么,怎样的人才是合格的呢?美国军方将此项大任交给了心理学家们,委托他们来做士兵的选拔和安置工作。心理学家们在以前的心理测验基础上编制出了军用的甲、乙两种测验,并对200多万名官兵进行了智力检查。

关于在军队实行的这种大规模心理测试,效果到底如何,同样是说法不一,争议很大。但不管怎么说,这种大规模的测试让智力测验在美国逐渐流行起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智力测验迅速进入了工业部门、公立学校和大学。

点击展开全文
猜你喜欢
相关推荐
一个人聪不聪明看10点吐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