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汉字,读作cén。基本解释:
1.小而高的山。
2.崖岸。
3. 寂静,寂寞。
4. 形容烦闷。
5.姓。
名词解释
(形声。从山,今声。本义:小而高的山)
同本义
岑,山小而高也。――东汉·许慎《说文》
可使高于岑楼。――《孟子》。注:“岑楼,山之锐岭者。“按,谓山之层叠似楼也。”
未始离于岑。――《庄子·徐无鬼》。注:“岸也。”
饮青岑之王醴兮。――张衡《思玄赋》
托九成之孤岑兮。――马融《长笛赋》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又如:岑嶅(多小石的山);岑立(如山耸立)。
古国名
岑,国名。……今梁国有岑亭。――《正字通》
姓
形容词解释
高 [high]
古观岑且寂,幽人情自怡。——皮日休《三宿神景宫》
又如:岑楼(高楼);岑锐(山高锐的样子)
山石险峻的 [high and precipitous],触岑石兮。——《楚辞·逢纷》
又如:岑石(高锐的山石);岑峭(陡峭险峻)
示例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注:遥岑(cén),即远山。
【岑参】(约714-770)唐代诗人。南阳(今属河南)人。长于七言歌行,所写诗多以边塞为题材。著有《岑嘉州集》。代表作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