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娱乐圈知道>正文

溥仪说过雍正继位真相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

提问于:2020-05-17 13:38:38提问者:天晴问友
提问:溥仪说过雍正继位真相 雍正为什么只在位13年?
最佳答案

有关于雍正帝的登基继位,历史上向来存在着诸多的争议,不少人认为雍正并不是继位,而是篡位。大多数的说法是康熙驾崩的时候是想传位给老十四的。那么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两百多年后溥仪说雍正继位真相是什么?当时雍正继位杀了多少兄弟?下面小编就来跟大家讲述下吧!

康熙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的六十一年里取得的种种业绩,开创了康雍乾盛世的大好局面。可康熙帝一生中最头疼的事,就是皇位继承人的问题。

康熙十四年,刚满一周岁的二阿哥胤礽被册立为皇太子,那时,康熙帝自己也才二十出头。胤礽之所以这么早就被封为太子,一是因为他出身高贵,母亲是康熙帝的结发妻子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按照儒家正统观念,他是货真价实的“嫡长子”;二是因为赫舍里氏在生胤礽时难产而死,痛失爱妻的康熙帝特别看重这个孩子,才早早地立他为太子。皇太子长大后,文通满汉,武熟骑射,深得康熙帝的宠爱,常被委以祭祀、监国等重任。但是,这位备受宠爱的皇太子逐渐养成了骄纵和暴戾的性情,动不动就打人骂人、索要东西。后来,由于“父皇”康熙帝一直很健康,丝毫没有让位之意,皇太子逐渐显露出了狰狞峥嵘面目。

有一次,康熙帝在亲征葛噶尔丹的归途中生了病,十分想念皇太子胤礽,特召他至行宫探视,但胤礽在侍奉侍疾时毫无担心、认真照顾的样子,很让康熙帝不悦。后来在行军的途中,胤礽经常在夜晚来到逼近康熙帝居住的帏幄,扒裂缝隙,探头探脑地向里窥视,不知什么目的要干什么……终于有一天,康熙帝忍无可忍,当着文武百官的面让胤礽跪下,一边哭着一边数其罪状,越说越气,竟哭倒在地。

不久,皇三子胤祉揭发胤禔曾用某种巫术谋害胤礽。康熙帝开始怀疑胤礽此前的种种不当行为,可能是中了邪,而诸子的“夺位大战”更让他忧心忡忡。他说,将来他死了,儿子们一定会把他的尸身放在乾清宫不管,反而是为皇位打得不可开交。几个月后,经过反复考虑的康熙帝终于下定决心,重新立胤礽为皇太子,也好断了其他皇子的念想。

皇太子虽然复立,但原有的君、储之间的矛盾并没有解决。又过了两年,发生了皇太子私下买通托合齐等人“保奏”自己早即帝位的事件。对此,康熙帝怒不可遏,于康熙五十一年再次废掉胤礽的太子位。

康熙帝第二次废黜太子,不像第一次那么痛苦,而是“毫不介意,谈笑处之”。他对胤礽已经彻底失望了,他也真的要对立太子的事重新考虑。最终,康熙帝决定——冷处理,之后很多年都绝口不再提立太子的事了。

不提,不等于不考虑,相反,康熙帝的“冷处理”,是为了让自己有足够的时间慢慢选择皇位继承人。很多迹象表明,最有可能当选的就是那个差点被他手刃的皇十四子胤祯。

如果说此次任命的信号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之后朝臣们对胤祯的态度就更能说明一些问题了。胤祯平定西藏叛乱之后,康熙六十年十一月奉命回京述职。到京后,宗室、辅国公阿布兰特地出来跪接,这在以前是没有先例的,说明当时清廷的部分王公大臣已然将胤祯作为皇位继承人看待了。有一些封疆大吏在奏折中将“大将军王”四字从次行抬头一格或二三格书写,以示尊敬,并与皇帝并列,说明这些官员也已经把胤祯作为未来的皇帝看待。如果胤祯不是康熙帝心目中的皇位继承人,康熙帝对这种写法一定会严加申斥,但事实上他并未提出异议,似乎已经默认了胤祯的地位。

康熙六十一年四月,康熙帝再次派胤祯赶往前线主持谈判议和事宜。这时,康熙帝大概盼望着爱子办完事情后荣耀归来,然后选择合适的机会将统治庞大帝国的重任交付于他。没想到这一去竟成了永别,康熙帝精心筹划的传位大事或许是在一场近在身边的政治阴谋中落了空。

由上述迹象与分析中可以看出,皇十四子胤祯应该就是康熙帝晚年真正属意的皇位继承人。但最终的结果却出乎人们的意料,胤祯的同母兄长、皇四子胤禛成了笑到最后的人。

皇四子胤禛后来在《大义觉迷录》里是这样描述事情经过的:康熙六十一年冬至,胤禛他奉康熙帝之命去南郊代父祭祀。十一月十三日,已经病危的康熙帝突然派人将他胤禛从斋所召到畅春园。在自己胤禛还没到畅春园之前,康熙帝就命皇三子、皇七子、皇八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二子、皇十三子、理藩院尚书隆科多等人来到自己榻前,发口谕说:“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即皇帝位。”等胤禛从斋所急速赶到御榻前时,康熙帝还能说话,便告诉胤禛自己病情已经很重了。胤禛含泪劝慰。当天夜里,康熙帝在畅春园寝宫内驾崩。胤禛“哀恸号呼,实不欲生”。这时隆科多向胤禛宣布康熙帝遗诏,命之继皇帝位。胤禛“闻之惊恸,昏仆于地”。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等其他皇子向新皇帝叩首,劝他节哀。胤禛这才勉强站起,办理大事。

那么,隆科多何许人也?这个关系到大清帝国前途命运的传位口谕,竟是由他一人“听到”并且转述的?

隆科多是镶黄旗人,康熙帝舅父佟国维之子,康熙皇后佟佳氏的弟弟,后来有一段时间雍正曾称之为“舅舅隆科多”。隆科多在康熙帝晚年受到重用,为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地位虽然不是很高,但掌握着京师卫戍部队。从后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来看,以退为进、暗中发力的胤禛可能早就与隆科多来往密切,并把他拉拢了过来。有研究者综合《清圣祖实录》《大义觉迷录》及《永宪录》等有关材料,勾勒出康熙帝去世的那一天事变的轮廓:

十一月十二日晚,在严密控制了畅春园之后,隆科多得到某些内侍的协助,在康熙帝药品或是食物中投放了致命性的毒药,使康熙帝处于严重昏迷状态。隆科多一方面对朝臣们严密封锁这一消息,另一方面又假传圣旨,召皇子们,特别是“皇八子党”成员至畅春园,对他们进行了变相软禁。

可以推测的是,皇子们虽然名为“侍疾”,但此时的康熙帝已处于昏迷状态,他们根本不可能听到父皇的口谕,而隆科多则可以声称,康熙帝昏迷前曾对他口授传位遗诏,但还是等待皇帝清醒时由其直接向皇子们口授,更为信实、妥善。然而实际上,康熙帝已经失去恢复神智的希望了。

总之,胤禛捏造的传位于他的所谓口头遗诏,直拖到康熙帝死后才由隆科多向在场皇子们传达。这样的结果完全出乎众人的意料,对胤禩、胤禟等人更是晴天霹雳,从而产生了上述的激烈反应。

大多数皇子应该能判断出真相,但是在武力胁迫下,他们不得不承认这一既成事实,由皇三子诚亲王胤祉领头叩首。胤禩、胤禟最后也只能坐视事态的发展,因为北京城郊内外这时已是“铁骑四出”,戒备森严,如临大敌,局势再也不可能逆转了。

事成之后,胤禛顺利地当上了皇帝并逐渐巩固了地位,胤禛是靠阴谋手段夺位的,对于隆科多这样一位立了首功但知道一切底细的同谋者,胤禛当然不会放过他,所谓“白帝城受命之日,即是死期已至之时”。四年后,隆科多就被“除掉”了。

当然,以上只是对于雍正继位谜案的猜测之一,历史真相究竟如何,也许已经永无水落石出之日了。

天晴网友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问答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