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首批吃螃蟹!35所高校获批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近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新增审批专业名单。根据通知,全国共有35所高校获首批「人工智能」新专业建设资格。
获批高校名单具体如下:
此外,与计算机学科相关的获批专业尚有: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96所高校获批)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203所高校获批)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25所高校获批)
「机器人工程」专业(101所高校获批)
「网络空间安全」专业(25所学校获批)
「物联网工程」专业(14所学校获批)
从散落走向聚焦
由于人工智能并非一级学科,且与计算机科学、控制学、软件工程以及统计数学等专业具有高度关联性,因此相关专业教学与科研活动在过去更多散落于其他一级学科当中,「存在着高开低走、碎片化、低水平重复的问题,严重阻碍了中国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杨放春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指出。
而随着这几年人工智能的火热,市场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在倒逼人工智能一级学科设置的提速。
去年4月11日,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里提出3大类18项重点任务,除了引导高校不断提高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同时也强调人工智能学科建设的迫切性:
(二)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
8.加强专业建设。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推进一流专业、一流本科、一流人才建设。根据人工智能理论和技术具有普适性、迁移性和渗透性的特点,主动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需求,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对计算机专业类的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等专业进行调整和整合,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
《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节选内容
近两年,以天津大学、南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为代表的一批高校前后成立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人工智能学科的建设上各自摸索出一条道路。以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为例,其在2018年开始设立人工智能试验班(在2018年的高考招生选拔20人,校内新生选拔25人,少年班选拔10人,共计招生55人),在课程设置方面涵盖八大课程群:
计算机科学核心课程群
数学与统计课程群
认知与神经科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基础」、「人类的记忆与学习」、「语言与思维」、「计算神经工程」……
人工智能伦理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能、社会与人文」、「人工智能哲学基础与伦理」……
科学和工程课程群
在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南宁看来,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需要脑科学、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信息科学等相关学科的实验科学家和理论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寻找人工智能的突破点,同时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进行科学研究,让人工智能学科走在正确、健康的发展道路上。
「我们不能搞成千校一面,因为每一所学校的学科发展都有自己的历史底蕴和教师专长,所以需要把历史底蕴、教师专长和科研特点整合起来,就能设置出非常好的适合因材施教的课程体系。」
先进机器人学课程群
具体课程:「先进机器人控制」、「认知机器人」、「机器人规划与学习」、「仿生机器人」……
人工智能平台与工具课程群
具体课程:「群体智能与自主系统」「无人驾驶技术与系统实现」「游戏设计与开发」「计算机图形学」「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
人工智能核心课程群
具体课程:「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问题表达与求解)、「人工智能的现代方法II」(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