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 香港金管局表示,发放首批3张虚拟银行牌照,正在积极推进其他5家。渣打银行、中银香港与怡和集团组合、众安在线获得香港金管局首批虚拟银行牌照。
何为虚拟银行牌照?
在香港公布推出虚拟银行计划时,香港金管局曾在官网上以对话形式面对公众做过科普:
阿四:听说有不少金融和科技公司都想在香港开虚拟公司,实际上和传统银行有什么分别?
小森:虚拟银行主要是通过手机和电脑提供零售银行服务,没有实体分行的。
阿四:挺有趣的,但是虚拟银行没有实体分行的话,客户怎么开户头啊?
小森:有很多方法的。好像有家银行提供遥控开户的服务,申请人用手机扫描身份证,一张自拍照,再递交个人资料,然后大致完成申请开户手续,不需要再去分行。
阿四:我最怕去银行排队,如果可以用手机和电脑处理所有银行服务就最好。说是这样说,虽然我非常支持新科技,但是将自己的血汗钱存进虚拟银行,心里有点虚。万一有事发生,想上门找个人都没有。
小森:不用担心,金管局有规定虚拟银行要在香港开设主要办公室,不会连影子都找不到的。虚拟银行申请牌照时要向金管局提交详尽的业务计划,而且要证明有充分财政实力,还要接受金管局的监管。另外,虚拟银行同传统银行一样会参加存款保障计划,存款有最高50万保障!
阿四:我又听说虚拟银行可以促进普惠金融,怎么解释呢?
小森:普惠金融的意思是普通群众,不论收入高低,财富多寡都可以获得基本的银行服务。虚拟银行不可以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者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令小额存户可以有多个选择。
阿四:什么时候虚拟银行会出现?
小森: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发出牌照后,虚拟银行就可以准备推出市面,一有消息再通知大家。
虚拟银行有哪些优势?
按照香港监管局官方定义,“虚拟银行”是指主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电子传送渠道提供银行服务的公司。
安永大中华区金融服务咨询主管合伙人忻怡向新京报表示,虚拟银行与传统银行之间在运营模式和管理理念上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也从侧面反映了虚拟银行相较于传统银行,在成本费用、触客模式、服务时效、风控手段等方面还是存在明显优势。
不过,忻怡同时指出,在现阶段虚拟银行的技术适配性仍存在局限,例如在账户开立、市场认可、人员配备等方面很难与传统银行在短期内相媲美。此外,更严的监管也会一定程度上限制虚拟银行的经营。
据香港金管局,虚拟银行需要遵守适用于传统银行的同一套监管规定,企业亦要在申请虚拟银行牌照时另外一并递交退场计划。此外,金管局认为虚拟银行不应设立最低户口结余要求或征收低户口结余收费。
虚拟银行在外国已经有超过20年的经验,那么,香港的虚拟银行定位是怎样的?平安证券认为,外国的第一代虚拟银行是用新的服务方式拓荒新的市场,而香港未来的虚拟银行将会一开始便需要面对来自传统银行已发展的在线业务的激烈竞争。香港的虚拟银行的定位可能是找到新的突破点去抢占传统银行的固有市场,或是成为助力其他金融业务发展的工具。
平安证券认为,预期首批虚拟银行将会由具备多年传统银行管理经验的专业人员领导,香港首批虚拟银行的商业模式亦可能倾向保守,结果很可能是部分创新能力不高的虚拟银行只能通过发动价格战去争夺市场份额。
忻怡持有类似的看法,她认为,虚拟银行中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科技公司的进入必将改变银行业格局,首批授牌机构中非银类的科技型企业占据主要部分。作为市场的新进入者,虚拟银行在初期很可能通过价格战以快速获客,打破传统的定价模式。与此同时,虚拟银行和其生态圈将强强联合,拓宽金融服务边界。此外,面对即将到来的虚拟银行的竞争压力,传统银行亦会在加强客户体验、增强科技实力等方面做出适应性改变。
为何科技巨头角逐虚拟银行牌照?
自金管局2017年9月宣布鼓励在香港引入虚拟银行以来,向金管局作出查询及表示有意在香港经营虚拟银行的公司超过50家。2018年8月,总计29家机构递交了香港虚拟银行牌照申请。
香港金管局此前发布公告透露,在公众咨询期间收到的意见来自二十五位回应者,当中包括香港银行公会、存款公司公会、消费者委员会、商会、金融科技业的业界组织、科技公司及专业机构。
在审批这些牌照申请时,金管局表示会优先处理能证明具备以下条件的申请人的个案:
申请人具备足够的财务、科技及其他相关资源经营虚拟银行。
申请人的业务计划是可信和可行的,能提供新客户体验,并有助于促进普及金融和金融科技发展。
申请人已经建立或有能力建立合适的资讯科技平台支持其业务计划。
申请人获发牌后能较早开始营运。
2019年1月,香港金管局向其中8家公司发出通知函,表示其申请已进入下一轮甄选。其中包括渣打香港、众安在线,以及内地的科技巨头腾讯和蚂蚁金服等。
对于科技巨头角逐虚拟银行牌照,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向新京报表示,虚拟银行牌照的含金量不仅仅在于牌照本身,它是内地金融科技公司走出去的一个重要起点,也是本土金融机构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式。发展顺利的话,虚拟银行在香港的空间较大。
忻怡认为,虚拟银行未来发展空间很大,引来科技巨头争相申请。“伴随大湾区逐步形成规模,内地与香港的金融互通需求将日益旺盛,虚拟银行在结合互联网场景与金融服务,快速响应用户需求方面有着天然优势,同时虚拟银行无需在香港地区设立实体网点,采用全线上化服务模式,将大幅降低在香港地区的运营成本。目前香港地区整体线上业务发展趋缓,未来虚拟银行的发展空间还有很大。”
不过,多位业内人士同时指出,虚拟银行的发展仍面临不少挑战。
李万赋认为,从金融科技水平上看,虚拟银行对金融科技水平的要求较高,了解香港本土金融环境的相关专业人员比较匮乏;香港金融科技发展较为落后,虚拟银行发展所需要的配套金融环境还不匹配,比如移动支付手段推广缓慢等。此外,适合香港本地、且具有吸引力的创新银行产品考验专业能力;此外,传统银行存量客户规模庞大,虚拟银行初期获客难度较大,更有吸引力的产品也意味着可能更窄的利润空间。
忻怡认为,虚拟银行未来的挑战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一方面虚拟银行将会受到更加严格的监管控制,以价格换短期流量,抢占市场的模式难以复制,一方面将受到传统银行业与本地居民传统使用习惯的挑战,不能单纯依靠提升存款利率或降低服务费率,而是应当通过创新场景,为传统银行尚未覆盖的部分客户、尤其是小微企业主,提供优质服务。
平安证券更是直言,对于非银金融机构和科企,虚拟银行牌照是发展全面的金融业务的入场券。但现阶段信息非常有限,无法有效分析虚拟银行牌照能带来多少利益。
香港推出虚拟银行有何用意?
香港虚拟银行的推出并不是一次全新的举措,香港金管局早已进行过多次尝试。早在2000年就颁布了《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2017年9月香港金管局宣布引入虚拟银行,再到2018年两次修订《虚拟银行的认可》指引以及今年首批正式发牌,虚拟银行的推出是香港迈向“智慧银行新纪元”的一个重要环节。
香港监管局对外表示,欢迎在香港设立虚拟银行,相信虚拟银行的发展可推动香港的金融科技和创新,并能为银行客户提供新体验。此外,由于虚拟银行一般以零售客户为服务对象,当中包括中小型企业,因此有助促进普及金融。
在业内看来,虚拟银行举措的推出彰显了香港在金融科技上不甘落后的决心。
忻怡表示,香港地区的监管环境、用户习惯、金融业态等多方面与内地存在一定差异。同时,香港的教育水平、人才储备、乃至信用卡、八达通卡的持有量及交易量等维度恰恰反映其金融生态已相当成熟。
不过,在全球各个国家都积极发展金融科技的浪潮中,不管是对标发达国家,还是内地市场,香港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确实相对比较落后。香港的银行业也一直是三四家传统银行占据统治地位,创新动力较小,创新业务的发展非常缓慢。
而香港金管局去年开始着力发展金融科技业务,虚拟银行正是其发展“智慧银行”的重要抓手之一。另外,我国内地与“虚拟银行”相似的互联网银行/直销银行等发展越来越成熟,也为香港发展虚拟银行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商业模式。
在忻怡看来,香港推出虚拟银行是顺应发展的大势。“考虑到香港居民特别是新一代香港居民对金融科技产品的旺盛需求,未来金融科技的存在能够带来更多的价值与空间。金管局推出虚拟银行等七大举措,目标就是多方面提升香港的金融科技实力,满足香港市场不断创新的需求。”
李万赋说,虚拟银行若成功推出,将为整个银行业注入新鲜的金融科技血液,也会促进传统银行业的转型,进而推动香港金融科技在多个领域的应用和创新。另外,虚拟银行可以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客户体验和更创新的普惠金融服务。
新京报记者 侯润芳 编辑 王进雨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