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一直在增加,根据临床的观察发现,很多的心律失常患者的诱发疾病的原因都和生活因素有关。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在吞咽食物3到6秒钟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因此要了解导致心率失常的原因,从而做好预防心律失常的工作。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均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
一、情绪变化。大喜大悲、忧思过度,以及惊恐、愤怒等,均可通过大脑中枢神经系统,使心脏神经功能及内分泌激素释放失衡,从而导致心跳不规则。
二、吞咽食物。一些患者在吞咽食物3到6秒钟时可突发心悸、头昏,甚至昏厥;有的出现心动过速、频繁早搏;有的则发生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狼吞虎咽”时症状更明显。吞咽食物引起的心律失常多数可自行消失,但也有反复发作而致死亡的病例。因此,人们在吃东西时还是应该缓慢吞咽。
三、穿衣。合成纤维衣服可使一些人出现室性早搏。这可能与机体对合成纤维过敏导致组织胺类物质释放有关,也可能是合成纤维衣服引起皮肤静电干扰,改变体表电位差,从而使心脏电传异常。
四、吸烟。烟草中的多种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植物神经,引起心律失常。
五、寒冷刺激。机体突然受寒,神经系统受刺激,血管突然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六、体位改变。据研究,人体在体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除迷走神经张力有变化外,血液动力学也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改变。一些人由于适应、调节能力差,在由立位到卧位或由卧位到立位时,可出现短暂的心律失常,如立即做心电图检查可见图像有异常改变。
七、饮食。多饮酒可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心肌耗氧量,大量喝咖啡也会导致同样结果。
八、剧烈运动。运动时通过降低副交感神经张力,增加交感神经张力,会使心率增快,房室传导改变,心肌耗氧量增加,诱发心律失常。
缓解心律失常的几个常用方法
1、压迫眼球法:闭眼向下看,用手指在眼眶下压迫眼球上部,先压右眼。同时搭脉搏数心率,一旦心动过速停止,立即停止压迫,切勿用力过大。这是常见的缓解心律失常的方法。
2、压迫颈动脉窦法:患者处于平卧位,家属帮助压迫一侧颈动脉窦(在甲状腺软骨水平,颈动脉搏动处压向颈椎),每次10~20秒,无效时换另一侧。压迫时动作宜轻巧,不宜用力过猛,同时应摸脉搏以监测心率。
3、呼吸憋气法:嘱深吸气后憋住气,直至不能坚持屏气为止,然后用力作呼气动作,对缓解心律失常效果很好。
4、刺激咽喉法:用手指或压舌板刺激咽喉部,引起恶心、呕吐,可起到终止发作的作用。
5、潜水反射法:可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对小婴儿更有效。这种缓解心律失常的方法是用5℃左右的冰水浸湿毛巾或冰水袋敷整个面部,每次10~15秒,一次无效时可每隔3~5分钟再试1次。
“扶着墙进去,扶着墙出来”被喻为吃自助餐的最高境界。意思是说,饿得扶墙进去,饱得扶墙出门。但俗话说“宁可三分饥,不可十分饱”,而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人不注意节制饮食,时常有人因暴饮暴食突然“心慌”、“心痛”而诱发心脏病发作。
暴饮暴食除了会引起消化系统疾病外,同时也可引起循环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等一系列病理变化。当胃内充满食物时,为了充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血液大量地向胃肠道分流,使其它组织的血供应相对减少。在心脏方面则心输出量增加而加重心脏负荷,另一方面因为过饱使胃膨胀,横膈上移,心脏受到挤压,使心脏冠状动脉收缩,心脏血供减少,使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加重心肌的负担。再者,有因饱餐后迷走神经兴奋而致窦房结节律性减低,均可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甚至可以引起心跳停止等危险病变的发生。
中医学认为饮食不节或嗜食膏粱厚味,均可生痰蕴热化火,损伤脾胃,滋生痰浊,致痰火扰心或痰阻血脉,心血运行受阻,引起心悸、怔忡、胸痹等发生。所以,心脏病患者平时应以八分饱饮食量为佳,以清淡饮食为主,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对心脏的刺激,再加以服用能够调节心肌细胞自律性和改善心肌血液供应的药物,从而好好保护我们脆弱的心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