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健康>正文

哪些药物可能会诱发眩晕 揭秘那些你不知道的6大类药

发布于:2020-03-31 13:32:36发布者:天晴网友

我们在生病之后一般都会吃些药物,而有的药物其实对身体的是有一定的害处的,比如有的药物是可能造成眩晕的,这其实是药物的副作用,所以我们要注意这些,以防药物中毒。那么,一般哪些药物是可能诱发眩晕的呢?对于这类眩晕该怎么处理呢?

1、眩晕的分类

常见的眩晕可分为4种:

①耳源性眩晕:是由车、船、飞机不规则的颠簸,使内耳前庭受到过度刺激而产生的前庭功能紊乱所致。晕动病或迷路积水(梅尼埃综合征)都可引起体位平衡障碍,情绪紧张、焦虑或不良气味,亦为诱发因素。在眩晕的同时常发生眼球震颤。每次发作的时间较短,患者常感到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但神志较为清醒。

②中毒性眩晕:在应用对人耳有毒性药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异烟肼、有机磷、汞、铝、酒精或烟草等,损害内耳的听神经末梢、前庭器官而引起。

③颈性眩晕(椎动脉压迫综合征):多由颈椎肥大性骨质增生,压迫了椎动脉,造成脑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发作常与头颈转动有关,此时应口服脑血流促进药。

④各类脑部疾病所致眩晕:小脑肿瘤和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大脑疾病,如癫痫发作、偏头痛发作、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肿瘤的颅内压升高等可致眩晕。

某些药物使用后,会对内耳、神经系统或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影响,可能会引起眩晕,尤其在长时间、大剂量用药的情况下更易发生。如药物能影响平衡和定向功能引起眩晕;药物的耳毒性影响耳蜗、前庭神经、前庭末梢感受器而引起眩晕等。

2、哪些药物诱发眩晕

1、耳毒性抗生素类药

其中以氨基糖苷类为主,如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等。这类药物一旦进了内耳之门,使耳蜗与前庭器官一起受害,造成耳聋和眩晕的恶果只是孰轻孰重,哪个更早出现症状而已。

除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外,其他具有耳毒作用的抗生素还有:紫霉素、多链丝霉素、万古霉素等。肾功能不全或与氨基糖苷类药合用最易损害前庭器官。

2、镇静、催眠、麻醉药

氟哌啶醇、奥氮平、文拉法辛等这些药物大多有致晕作用,其中乙醚、杜冷丁、非那根、鲁米那、苯妥英钠等,多可引起假性眩晕,使人有昏昏沉沉的感觉,轻度平衡失调就像酗酒状态。

3、抗高血压药

哌唑嗪、酚苄明、可乐定服用后,可在数分钟至几小时内发生晕厥、虚脱,称为“首剂晕厥”或“首剂现象”,可降低立位血压,容易发生晕厥。

其他如利血平、降压灵、肼苯哒嗪、绿藜芦生物碱等,均可产生眩晕。复方降压片,是多种降压药物的复合物,也具有致晕作用。

4、水杨酸类

这一抗风湿类药中主要有水杨酸钠、醋柳酸、辛可芬等,按一般剂量短期应用,不易引起前庭症状;但大剂量较长时间治疗风湿病时,可对内耳及肾脏产生毒性作用。

5、利尿剂

噻嗪类利尿剂:易引起眩晕,常用的有双氢氯噻嗪等。这些利尿药在作用于肾小管或肾小球、产生利尿作用的同时,对肾也有毒性损害。内耳血管与肾小管、肾小球的血管有相似的结构与功能。

6、其他药物

抗疟药:奎宁、氯喹等。

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加巴喷丁等。

抗震颤麻痹药:多巴丝肼、溴隐亭等。

抗肿瘤药:依马替尼、吡柔比星、表柔比星、甲氨蝶呤、羟基脲。

骨骼肌松弛剂:巴氯芬、地芬尼多等。

3、如何处理

1、对用药引起的眩晕,应及时休息,应使患者静坐或静卧几十分钟,避免跌倒或外伤,且不宜驾车、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2、眩吐发作剧烈时可首选茶苯海明(乘晕宁)口服,其兼有抗眩晕、止吐及镇静作用,一次50mg,必要时可重复1次,但脑缺血者慎用。

另外,也可服用氢溴酸东莨菪碱(解痉灵),即能抗眩晕,又有止吐作用,服药后半小时见效,但其副作用较大,前列腺肥大及青光眼者禁用;目前多选用东莨菪碱的贴片或贴膜(使保定),使用更方便。

3、苯环壬酯(飞赛乐)有预防晕动病的作用,能抑制腺体分泌,扩大瞳孔和镇吐。

4、地西泮(安定)可辅助达到镇静和稳定情绪的作用,对情绪烦躁者可以一次性服用5-10mg。

4、眩晕症症状

1、运动错觉

单侧前庭病变时,多感自身与外界环境发生相对的旋转运动。双侧前反病变时旋转运动错觉不明显,主要为晃动及漂浮不稳感。

2、副交感神经不适

唾液分泌增多,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出冷汗,恶心及呕吐。轻重的程度因人而异。

3、眩晕持续时间

多不长。位置性眩晕持续不过30秒。梅尼埃病的眩晕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即缓解。突发性耳聋伴发的眩晕和迷路炎引起的眩晕可持续数日。前庭神经炎和药物前庭毒性作用所致的眩晕可持续数日至十余日,以后为活动时头晕及行走不稳。

4、自发性眼震

存在时间较短。有快慢相之分,方向固定。仅出现在眩晕的同时或眩晕的高潮阶段,多呈水平型、旋转型或水平旋转型。眼震强度多为Ⅰ~Ⅱ度,Ⅲ度者较少,振幅中等,向快相方向凝视时增强,向慢相方向凝视减弱或消失。

点击展开全文
相关推荐+更多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