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五种类型
得了颈椎病后,因颈椎退行性变引起颈椎管或椎间孔变形、狭窄,刺激、压迫颈部脊髓、神经根、交感神经造成其结构或功能性损害。医学家们根据颈椎病出现的病理变化,一般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
一是脊髓型
患者感到四肢无力、僵硬不舒、肌张力高、腱反射亢进,检查时可引出病理反射。照张颈椎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多有骨质增生,椎管前后径出现狭窄。
二是神经根型
患者的脖颈僵硬、活动受限,可引起上肢放射痛、麻木、浅感觉迟钝、肌力减退、反射弱。照张颈椎X线片,可发现颈椎曲度发生改变、不稳或有骨质增生。
三是椎动脉型
患者出现头痛眩晕、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等脑血管痉挛或脑缺血症状。颈椎X线片显示椎间关节失稳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
四是交感神经型
患者表现为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或过缓、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颈椎X线片可显示颈椎有失稳或退行性变;椎动脉造影阴性。
五是混合型
患者有上述两种以上的临床症状。
特殊类型颈椎病
除了以上的五种类型外,在临床上还有不少与颈椎病有关的颈源性疾病,其表现是:
1.颈源性脑病
有的青少年平时多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耳鸣、心悸气短、血压不稳、记忆力下降等症状。在打闹时会突然出现眩晕,甚至发生跌倒现象,但神智清醒,做脑CT、脑核磁共振检查却无异常。这是因为颈椎已有病变,当转动头颈部时过猛,压迫或刺激了椎基动脉,就会发生一时性供血不足而导致脑部缺氧。
2.颈源性脑血管疾病
由于椎基底动脉长期受压,影响对脑部血供,出现头晕、手足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颈椎病,则有发生脑血栓、脑梗塞的危险。
3.颈源性高血压
在患有颈椎病的青少年中,因椎基底动脉供血失常、颈部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导致功能紊乱而引起高血压。只有及早治疗颈椎病,控制好症状,才能使血压降至正常。
4.颈源性神经衰弱
有的青少年由于颈交感神经和椎基底动脉受压迫或刺激,可引起头痛头昏、心悸、失眠多梦、精神萎靡、记忆力下降等一系列神经衰弱症状。颈椎病治好后,神经衰弱也烟消云散。
5.颈源性眩晕症
在改变姿势体位突然转动头颈时可导致椎动脉供血不足,会顿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甚至跌倒。平时常有颈项疼痛不适、头痛、恶心呕吐、耳鸣、听力下降、眼睛发花、面部麻木、心悸等症状。
6.颈源性心绞痛
当支配横膈及心包的颈椎神经根受到压迫或损害,或心脏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可出现心前区疼痛,若头部处于某种特定位置和姿势时则导致症状加重,改变位置后则减轻,按颈椎病治疗可收到明显的效果。
7.颈源性乳房疼痛
多见于女性颈椎病患者,当颈神经根受到损害后,可使支配节段的肌力、感觉和反射发生改变,引发颈部活动受限,颈、枕、肩、臂部疼痛不适,一侧乳房部位胸大肌触压痛。
8.颈源性视力障碍
当头颈部长时间处于某种特殊不良姿势,椎基底动脉受压供血不足,以及植物神经功能出现紊乱时,可出现眼睛看东西发花,模糊不清等症状,如注意良好坐姿可防止视力障碍。
9.颈源性吞咽困难
多由于颈椎下部椎体骨质增生速度过快,骨赘过大,食管的前方因受到压迫紧贴引发炎症、水肿,导致狭窄而出现吃东西咽下不畅,发噎等症状。
10.颈源性胃病
颈部的交感神经受到颈椎骨刺、退化的椎间盘以及变得狭窄椎间隙的刺激后,信号通过进入颅内的交感神经网络,传入下丘脑植物神经中枢,然后又沿着交感或副交感神经再传到内脏,引发胃部出现两种现象,当交感神经兴奋时,胃肠分泌和蠕动受到抑制,出现口干舌燥,厌食,腹胀不适,打嗝嗳气,上腹隐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时,可引起食欲增强、反酸烧心、嗳气,以及饥饿时疼痛、进食后缓解等类似消化性溃疡的症状。治好颈椎病后,胃部症状随之消失。
11.颈源性抽动症
多见于少年儿童,主要是长期趴着、歪头、偏头看书写字,易引发颈椎病,出现头向一侧偏斜,频频抽动不止等现象。改变不良习惯,积极治疗后会很快中止抽动,逐渐康复。
12.肌萎缩型颈椎病(CervicalSpondyloticAmyotrophy,CSA)
特指没有感觉障碍而仅有肌无力或者肌萎缩的特殊类型颈椎病,运动分离丧失是由于骨刺恰巧压迫颈神经前根(运动根,后根为感觉根)所致。临床特征:1.男多于女,中老年,缓慢,少数急性发作;2.肩胛带肌(肩膀后部)萎缩多见,少数涉及手内在肌肉单侧肌肉萎缩,少数双侧无感觉障碍;3.多数无病理反射(压迫脊髓,锥体束征Hoffman征,Babinski征)。辅助检查:1.核磁共振(MRI):显示局限性压迫脊髓前角、神经根或脊髓高信号影。2.肌电图提示肌肉存在神经源损害。根据病情选择保守或手术治疗。